少陽人 脾受寒 表寒病論

한닥터 2012.01.02 조회 수 949 추천 수 0

 少陽人 脾受寒 表寒病論

 

張仲景曰 太陽病 脈浮緊 發熱 惡寒 身痛 不汗出而 煩躁者 大靑龍湯主之

 

論曰 發熱 惡寒 脈浮緊 身痛 不汗出而 煩躁者 卽 少陽人 脾受寒 表寒病也

此證 不當用 大靑龍湯

當用 荊防敗毒散

 

張仲景曰 少陽之爲病 口苦 咽乾 目眩

眩而 口苦 舌乾者 屬少陽

口苦 耳聾 胸滿者 少陽傷風證也

口苦 咽乾 目眩 耳聾 胸脇滿 或 往來寒熱而嘔 屬少陽 忌吐下 宜小柴胡湯和之

 

論曰 此證 不當用 小柴胡湯

當用 荊防敗毒散 荊防導赤散 荊防瀉白散

 

張仲景所論 少陽病 口苦 咽乾 胸脇滿 或 往來寒熱之證

卽 少陽人 腎局陰氣 爲熱邪所陷而

脾局陰氣 爲熱邪所壅 不能下降連接於腎局而 凝聚?間 膠固囚滯之病也

此證 嘔者 外寒 包裏熱而 挾疾上逆也

寒熱往來者 脾局陰氣 欲降未降而 或降故 寒熱 或往或來也

口苦 咽乾 目眩 耳聾者 陰氣囚滯?間 欲降未降故 但寒無熱而 至於耳聾也

口苦 咽乾 目眩者 例證也 耳聾者 重證也

胸脇滿者 結胸之漸也 脇滿者 猶輕也 胸滿者 重證也

古人之於此證 用汗吐下三法則 其病 輒生?語壞證 病益危險故 仲景變通之而

用小柴胡湯 淸痰燥痰 溫冷相雜 平均和解 欲其病不轉變而自愈

此法 以汗吐下三法 論之則 可謂近善而巧矣

然 此小柴胡湯 亦非平均和解病不轉變之藥則 從古斯今 得此病者 眞是寒心矣

耳聾 脇滿傷風之病 豈可以小柴胡湯 擬之乎

噫 後來?信所製 荊防敗毒散 豈非少陽人表寒病 三神山 不死藥乎

此證 淸裏熱而 降表陰則 痰飮自散而 結胸之證 預防不成也

淸痰而燥痰則 無益於陰降痰散 延拖 結胸將成而 或別生奇證也

 

朱肱曰 凡發汗 腰以上 雖淋?而 腰以下至足 微潤則 病終不解

 

論曰 少陽人病 無論表裏病 手足掌心 有汗則 病解

手足掌心 不汗則 雖全體皆汗而 病不解

 

少陽人 傷寒病 有再痛三痛發汗而愈者 此病 非再三感風寒而再痛發汗三痛發汗也

少陽人 頭痛 腦强 寒熱往來 耳聾 胸滿 尤甚之病 元來如此 表邪深結 至於三痛然後 方解也

無論初痛再痛三痛 用 荊防敗毒散 或 荊防導赤散 荊防瀉白散

每日二貼式 至病解而用之 病解後 又用十餘貼

如此則 自無後病而完健

 

張仲景曰 少陽證 ??汗出 心下?硬滿 引脇下痛 乾嘔 短氣 不惡寒

表解裏未和也 宜十棗湯

若 合下不下 令人脹滿 遍身浮腫

傷寒 表未解 醫反下之 膈內拒痛 手不可近 心下滿而 硬痛 此爲結胸 宜大陷胸湯

渴欲飮水 水入卽吐 名曰水逆 五?散 主之

杜壬曰 裏未和者 蓋 痰與燥氣 壅於中焦故 頭痛 乾嘔 汗出 痰隔也 非十棗湯 不治

?信曰 心下硬痛 手不可近 燥渴?語 大便實 脈沈實有力 爲大結胸

大陷胸湯下之 反加煩躁者 死

小結胸 正在心下 按之則痛 宜小陷胸湯

 

論曰 右張仲景所論三證 皆結胸病而

膈內拒痛 手不可近 燥渴?語者 結胸之最尤甚證也

飮水 水入卽吐 心下?硬滿 乾嘔 短氣者 次證也

凡結胸病 皆 藥湯入口 輒還吐

惟 甘遂末 入口 口涎含下 因以溫水 漱口而下則 藥不還吐

嘗治結胸 用甘遂散 溫水調下 五次輒還吐 至六次不還吐而 下利一度

其翌日 又水還吐 又用甘遂 一次快通利而 病愈

凡結胸 無非險證 當先用 甘遂 仍煎 荊防導赤散 以壓之

乾嘔 短氣而 藥不還吐者 不用甘遂 但用荊防導赤散 加茯? 澤瀉 各一錢

二三服 又 連日服而 亦病愈

燥渴?語者 尤極險證也 急用甘遂 仍煎地黃白虎湯 三四貼 以壓之

又 連日服 地黃白虎湯

張仲景曰傷寒表未解醫反下之云者 以大承氣湯下之之謂也 非十棗陷胸下之之謂也

然 十棗陷胸 不如單用甘遂 或用甘遂天一丸

結胸 甘遂末 例用三分 大結胸 用五分

?信所論 燥渴?語 煩躁死者 若 十棗湯下後 因以?語證治之 連用白虎湯則

煩躁者 必無不治之理

 

甘遂 表寒病 破水結之藥也

石膏 裡熱病 通大便之藥也

表病 可用甘遂而 不可用石膏

裏病 可用石膏而 不可用甘遂

然 揚手擲足 引飮泄瀉證 用石膏

痺風膝寒 大便不通證 用甘遂

 

少陰人 傷寒病 有小腹硬滿之證

少陽人 傷寒病 有心下結胸之證

此二證 俱是 表氣 陰陽虛弱 正邪相爭 累日不決之中

裏氣 亦秘澁不和而 變生此證也

 

李子建 傷寒十勸論曰 傷寒腹痛 亦有熱證 不可輕服溫煖藥

又曰 傷寒自利 當觀陰陽證 不可例服 溫煖及止瀉藥

朱震亨曰 傷寒陽證 身熱 脈數 煩渴引飮 大便自利 宜柴?湯

 

盤龍山老人 論曰 少陽人 身熱頭痛泄瀉 當用 猪?車前子湯 荊防瀉白散

身寒腹痛泄瀉 當用 滑石苦參湯 荊防地黃湯

此病 名謂之 亡陰病

 

少陽人 身熱頭痛泄瀉 一二日 或 三四日而

泄瀉無故自止 身熱頭痛不愈 大便反秘者 此 危證也 距?語不遠

泄瀉後 大便 一晝夜間 艱辛一次滑利 或 三四五次 小小滑利 身熱頭痛因存者

此 便秘之兆也 ?語前 有此證則 ?語當在數日

?語後 有此證則 動風必在咫尺

 

少陽人 忽然有吐者 必生奇證也 當用 荊防敗毒散 以觀動靜而

身熱 頭痛 泄瀉者 用石膏無疑

身寒 頭痛 泄瀉者 用黃連苦參無疑

 

嘗見 少陽人兒 生未一周年

忽先一吐而 後泄瀉 身熱 頭痛 揚手擲足 轉輾其身 引飮泄瀉 四五六次 無度數者

用荊防瀉白散 日三貼 兩日六貼 然後 泄瀉方止 身熱頭痛淸淨 又 五六貼而 安

少陽人 身熱頭痛 揚手擲足 引飮者 此 險證也

雖泄瀉 必用石膏

無論泄瀉有無 當用 荊防瀉白散 加 黃連 瓜蔞 各一錢 或 地黃白虎湯

凡 少陽人 有身熱頭痛則 已非輕證而 兼有泄瀉則 危險證也

必用 荊防瀉白散 日二三服 又連日服 身熱頭痛 淸淨然後 可免危險

 

少陽人 身寒 腹痛 泄瀉 一晝夜間 三四五次者 當用 滑石苦蔘湯

身寒 腹痛 二三晝夜間 無泄瀉 或艱辛一次泄瀉者 當用 滑石苦參湯

或用 熟地黃苦參湯

 

嘗見 少陽人 恒有腹痛患苦者 用 六味地黃湯 六十貼而 病愈

又見 少陽人 十餘年 腹痛患苦

一次起痛則 或五六個月 或三四個月 一二個月 叫苦者

每起痛臨時 急用 滑石苦參湯 十餘貼

不痛時 平心靜慮 恒戒哀心怒心 如此 延拖一周年而 病愈

又見 少陽人小年兒 恒有滯證?滿 間有腹痛 腰痛 又有口眼?斜初證者

用獨活地黃湯 一百日內 二百貼服

使之平心靜慮 恒戒哀心怒心 一百日而 身健病愈

 

古醫 有言 頭無冷痛 腹無熱痛 此言 非也

何謂然耶

少陰人 元來 冷勝則 其頭痛 亦自非熱痛而 卽 冷痛也

少陽人 元來 熱勝則 其腹痛 亦自非冷痛而 卽 熱痛也

古醫 又言 汗多亡陽 下多亡陰 此言 是也

何謂然耶

少陰人 雖則冷勝 然 陰盛格陽 敗陽外遁則 煩熱而 汗多也 此之謂 亡陽病也

少陽人 雖則熱勝 然 陽盛格陰 敗陰內遁則 畏寒而 泄下也 此之謂 亡陰病也

亡陽亡陰病 非用藥 必死也 不急治 必死也

 

亡陽者 陽 不上升而 反爲下降則 亡陽也

亡陰者 陰 不下降而 反爲上升則 亡陰也

陰盛格陽於上則 陽爲陰抑 不能上升於胸膈 下陷大腸而 外遁膀胱故 背表煩熱而

汗出也 煩熱而 汗出者 非陽盛也 此 所謂內氷外炭 陽 將亡之兆也

陽盛格陰於下則 陰爲陽壅 不能下降於膀胱 上逆背?而 內遁膈裏故 腸胃畏寒而

泄下也 畏寒而 泄下者 非陰盛也 此 所謂內炭外氷 陰 將亡之兆也

少陰人病 一日發汗 陽氣上升 人中穴先汗則 病必愈也而

二日三日 汗不止 病不愈則 陽不上升而亡陽 無疑也

少陽人病 一日滑利 陰氣下降 手足掌心先汗則 病必愈也而

二日三日 泄不止 病不愈則 陰不下降而亡陰 無疑也

凡 亡陽亡陰證 明知醫理者 得病前 可以預執證也

得病一二日 明白易見也

至于三日則 雖愚者 執證 亦明若觀火矣

用藥 必無過二三日矣 四日則 晩矣 五日則 臨危也

 

少陰人 平居 裏煩汗多者 得病則 必成亡陽也

少陽人 平居 表寒下多者 得病則 必成亡陰也

亡陽亡陰人 平居 預治 補陰補陽 可也

不可 至於亡陽亡陰得病 臨危然後 救病也

 

少陰人 病愈之汗 人中先汗而 一次發汗 胸膈壯快而 活潑

亡陽之汗 人中 或汗 或不汗 屢次發汗 胸膈悶燥而 下陷也

少陽人 病愈之泄 手足掌心先汗而 一次滑泄 表氣淸寧而 精神爽明

亡陰之泄 手足掌心不汗 屢次泄利 表氣溯寒而 精神鬱冒

 

少陰人 胃家實病 少陽人 結胸病

正邪陰陽 相敵而相格 故 日久而後 危證始見也

少陰人 亡陽病 少陽人 亡陰病

正邪陰陽 不敵而相格 故 初證 已爲險證 繼而 因爲危證矣

譬如用兵合戰交鋒 初一日 合戰 正兵 爲邪兵所敗 折正兵幾許兵數

二日 又戰 又敗 又折幾許數

三日 又戰 又敗 又折幾許數

以三日交鋒 觀之則 將愈益戰而 愈益敗 愈益折矣

若 四日復戰 五日復戰則 正兵之全軍 覆沒 可知矣

所以用藥 必無過三日也

 

? 盤龍山老人者 李翁所居地 有盤龍山 故 李翁 自謂盤龍山老人也

此書中 論曰二字 無非盤龍山老人之論而 此章 特擧盤龍山老人者

蓋 亡陽亡陰 最是險病而 人必尋常視之 易於例治故

別以盤龍山老人 提擧驚呼而 警覺之也

 

亡陰證 古醫 別無經驗用藥頭話而

李子建 朱震亨書中 若干論及之 然 自無明的快驗

蓋 此病 從古以來 殺人孟浪甚速 未暇經驗獵得裏許故也

 

張仲景曰

太陽病不解 轉入少陽者 脇下硬滿 乾嘔不能食 往來寒熱者

尙未吐下 脈沈緊者 與小柴胡湯

若已吐下 發汗 ?語 柴胡證 證罷 此爲壞病 依壞法治之

傷寒 脈弦細 頭痛 發熱者 屬少陽 不可發汗 發汗則 ?語

 

嘗治 少陽人 傷寒 發狂?語證 時則 乙亥年 淸明節候也

少陽人 一人 得傷寒 寒多熱少之病 四五日後 午未辰刻 喘促短氣

伊時 經驗未熟 但知少陽人應用藥 六味湯 最好之理故 不敢用他藥而

祗用六味湯一貼 病人喘促 卽時頓定

又數日後 病人 發狂?語 喘促 又發

又用六味湯一貼則 喘促雖少定而 不如前日之頓定矣

病人 發狂連三日 午後喘促又發

又用六味湯 喘促 略不少定 有頃 舌卷動風 口?不語

於是而 始知六味湯之無能爲也

急煎白虎湯一貼 以竹管 吹入病人鼻中 下咽而 察其動靜則

舌卷口?之證 不解而 病人 腹中微鳴

仍以兩爐煎藥 荏苒灌鼻 數三貼後 病人 腹中大鳴 放氣出焉

三人扶持病人 竹管吹鼻灌藥而 病人氣力益屈强 三人扶持之力 幾不能支當矣

又 荏苒灌鼻 自未申時 至亥子時 凡用石膏 八兩

末境 病人 腹中大脹 角弓反張之證 出焉 角弓反張後 少頃得汗而 睡

翌日平明 病人 又服白虎湯一貼 日出後 滑便一次而 病快愈

愈後 有眼病 用石膏 黃柏末 各一錢 日再服 七八日後 眼病 亦愈

伊時 未知大便驗法故 不察大便之秘閉幾日

然 想必此病人 先自表寒病 得病後 有大便秘閉而 發此證矣

 

其後 又有少陽人 一人 得傷寒 熱多寒少之病

有人 敎服雉肉湯 仍成陽毒發斑

余 敎服白虎湯 連三貼而 其人 只服半貼

數日後 ?語而病重 病家?急 顚倒往觀則

病人 外證 昏? 已有動風之漸而 耳聾 ?語 舌上白苔

藥囊 祗有石膏一斤 滑石一兩而 無他藥 故 急煎石膏一兩 滑石一錢 頓服而

其翌日 又服石膏一兩 滑石一錢

此兩日則 大便 皆不過一晝夜

至于第三日 病家 以過用石膏 歸咎故 一日 不用石膏矣

至于第四日 病家?急 顚倒往觀則

病人 大便秘閉 兩夜一晝而 語韻不分明 牙關緊急 水飮不入

急煎石膏二兩 艱辛下咽而 半吐半下咽

少頃 牙關開而 語韻則 不分明如前 又連用石膏一兩

其翌日則 以午後動風 藥不下咽之慮故 預爲午前用藥 以備動風而 又五六日 用之

前後 用石膏 凡十四兩而 末境 發狂數日 語韻宏壯而 病愈 數月然後 方出門庭

 

其後 又有少陽人 一人 初得頭痛 身熱 表寒病 八九日

其間 用黃連瓜蔞羌活防風 等屬 病勢少愈而 永不快?矣

仍爲發狂三日 病家 以尋常例證視之而 祗用黃連瓜蔞等屬

又 ?語數日 始用 地黃白虎湯一貼

其翌日午後 動風 急煎地黃白虎湯 連三貼 救急而 艱辛下咽

其翌日則 白虎湯 加石膏一兩 午前用之 以備動風而 連三日 用之

病人 自起坐立 能大小便 病勢比前 快蘇快壯矣

不幸 病加於少愈慮不周於完治 此人 竟不救

恨則 午前 祗用白虎湯二貼 以備動風而 午後 全不用藥以繼之也

以此三人病 觀之則

發狂?語證 白虎湯 非但午前用藥以備動風而已矣

日用 五六貼 七八貼 十餘貼 以晝繼夜則 好矣

不必待?語後而用藥 發狂時 當用藥 可也

不必待發狂後而用藥 發狂前 早察發狂之漸 可也

 

其後 又有一少陽人 十七歲 女兒 素證 間有悖氣 食滯腹痛矣

忽一日 頭痛 寒熱 食滯 有醫 用蘇合元三箇 薑湯調下

仍爲泄瀉 日數十行 十餘日不止 引飮不眠 間有?語證

時則 己亥年 冬十一月 二十三日也

卽夜 用生地黃 石膏 各六兩 知母三兩 其夜 泄瀉度數 減半

其翌日 用荊防地黃湯 加石膏四錢 二貼連服 安睡而 能通小便

荊防地黃湯 二貼 藥力 十倍於 知母白虎湯 可知矣

於是 每日 用此藥 四貼 晝 二貼連服 夜 二貼連服 數日用之

泄瀉永止 頭部兩? 有汗而 病兒 ?語證 變爲發狂證

病家驚惑 二晝夜 疑不用藥

病勢遂危 頭汗不出 小便秘結 口?氷片 不省人事 爻象 可惡矣

勢無柰何 以不得已之計 一夜間 用荊防地黃湯 加石膏一兩 連十貼 灌口

其夜 小便通三碗 狂證不止 然 知人看面 稍有知覺

其翌日 又用六貼

連五日 日用四五六貼

發狂始止 夜間 或?時就睡 然不能久睡 便覺

又 日用三四貼 連五日

頭頂兩? 有汗而 能半時刻就睡 稍進粥飮少許

其後 每日 荊防地黃湯 加石膏一錢 日二貼用之 大便 過一日則 加四錢

至于十二月 二十三日 始得免危 能起立房室中 一朔內 凡用石膏 四十五兩

新年 正月 十五日 能行步一里地而 來見我

其後 又連用 荊防地黃湯 加石膏一錢 至于新年 三月

 

論曰 少陽人病 以火熱爲證 故 變動甚速 初證 不可輕易視之也

凡 少陽人 表病 有頭痛

裏病 有便秘則 已爲重病也

重病 不當用之藥 一二三貼 誤投則 必殺人

險病 危證 當用之藥 一二三貼 不及則 亦不救命

0개의 댓글

번호 제목 조회 수
29 性命論 1321
28 四 端 論 998
27 擴 充 論 830
26 臟 腑 論 892
25 醫 源 論 897
24 少陰人 腎受熱 表熱病論 1018
23 少陰人 胃受寒 裏寒病論 1047
22 (少陰人) 泛論 876
21 張仲景 傷寒論中 少陰人病 經驗設方 二十三方 871
20 宋元明三代醫家著述中少陰人病經驗行用要藥十三方巴豆藥六方 2265
19 新定少陰人病應用要藥二十二方 1282
少陽人 脾受寒 表寒病論 949
17 少陽人 胃受熱 裏熱病論 972
16 (少陽人) 泛論 910
15 張仲景 傷寒論中 少陽人病 經驗設方 十方 843
14 元明二代醫家著述中 少陽人病 經驗行用要藥 九方 1056
13 新定 少陽人病 應用要藥 十七方 852
12 太陰人 胃脘受寒 表寒病論 1282
11 太陰人 肝受熱 裏熱病論 801
10 (太陰人) 泛論 973
9 張仲景 傷寒論中 太陰人病 經驗設方藥 四方 776
8 唐宋明三代醫家著述中 太陰人病 經驗行用要藥 九方 799
7 新定 太陰人病 應用要藥 二十四方 917
6 太陽人 外感 腰脊病論 881
5 太陽人 內觸 小腸病論 820
4 本草所載 太陽人病 經驗要藥 單方十種 及 李? ?信 經驗要藥 單方二種 956
3 新定 太陽人病 應用設方藥 二方 792
2 廣濟說 830
1 四象人 辨證論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