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咳論

한닥터 2008.12.08 조회 수 2058 추천 수 0
刺咳論
  黃帝問曰: 肺之令人咳, 何也? 岐伯對曰: 五藏六府皆令人咳, 非獨肺也. 帝曰: 願聞其狀? 曰: 皮毛者, 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氣, 邪氣以從其合也. 其寒飮食入胃, 從肺脈上至于肺, 則肺寒; 肺寒則外內合, 邪因而客之, 則爲肺咳. 五藏各以其時受病, 非其時各傳以與之(時謂王月). 人與天地相參, 故五藏各以治時, 感于寒則受病, 微則爲咳, 甚則爲泄, 爲痛. 乘秋則肺先受邪, 乘春則肝先受之, 乘夏則心先受之, 乘至陰則脾先受之, 乘冬則腎先受之. 帝曰: 何以異之? 曰: 肺咳之狀, 咳而喘息有音, 甚則唾血; 心咳之狀, 咳則心痛, 喉中介介如梗狀, 甚則咽腫喉痺; 肝咳之狀, 咳則兩脇下痛, 甚則不可以轉, 轉則兩?下滿; 脾咳之狀, 咳則右脇下痛, 陰陰引肩背, 甚則不可以動, 動則咳劇; 腎咳之狀, 咳則腰背相引而痛, 甚則咳涎.
  帝曰 六府之咳奈何? 安所受病? 曰 五藏之久咳, 乃移于六腑. 脾咳不已, 則胃受之, 胃咳之狀, 咳而嘔, 嘔甚則長蟲出; 肝咳不已, 則膽受之, 膽咳之狀, 咳嘔膽汁; 肺咳不已, 則大腸受之, 大腸咳狀, 咳而遺失; 心咳不已, 則小腸受之, 小腸咳狀, 咳而失氣, 氣與咳俱失; 腎咳不已, 則膀胱受之, 膀胱咳狀, 咳而遺溺; 久咳不已, 則三焦受之, 三焦咳狀, 咳而腹滿, 不欲食飮. 此皆聚于胃, 關于肺, 使人多涕唾, 而面浮腫氣逆也. 帝曰: 治之奈何? 岐伯曰: 治臟者, 治其兪; 治腑者, 治其合; 浮腫者治其經.

0개의 댓글

번호 제목 조회 수
89 治 病 要 穴 《醫學入門》 1066
88 經外奇穴<<楊氏>> 991
87 穴同名?類 (聚英) 929
86 穴 法(神應經) 966
85 諸 風 門 1055
84 傷寒門 959
83 痰喘咳嗽門 1031
82 諸般積聚門 991
81 腹痛脹滿門 940
80 心脾胃門 1181
79 心邪癲狂門 1030
78 ? 亂 門 1219
77 ? 疾 門 992
76 腫 脹 門 (附 : 紅疸 黃疸) 1046
75 汗 門 1036
74 痺 厥 門 1188
73 腸痔大便門 1096
72 陰疝小便門 1040
71 頭 面 門 943
70 咽 喉 門 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