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補瀉

한닥터 2008.12.08 조회 수 1082 추천 수 0

《難經》補瀉

 經言: 虛者補之, 實者瀉之, 不虛不實, 以經取之, 何謂也? 然, 虛者補其母, 實者瀉其子, 當先補之, 然後瀉之, 不虛不實, 以經取之者, 是正經自生病, 不中他邪也, 當自取其經, 故言以經取之.
 經言: 春夏刺淺, 秋冬刺深者, 何謂也? 然, 春夏者, 陽氣在上, 人氣亦在上, 故當淺取之. 秋冬者, 陽氣在下, 人氣亦在下, 故當深取之.
 春夏各致一陰, 秋冬各致一陽者, 何謂也? 然, 春夏溫, 必致一陰者, 初下針, 沈之至腎肝之部, 得氣引持之陰也. 秋冬寒, 必致一陽者, 初內針淺而浮之, 至心肺之部, 得氣推內之陽也. 是謂春夏必致一陰, 秋冬必致一陽.
 經言: 刺榮無傷衛, 刺衛無傷榮, 何謂也? 然, 刺陽者, 臥針而刺之; 刺陰者, 先以左手攝按所針榮兪之處, 氣散乃內針, 是謂刺榮無傷衛, 刺衛無傷榮也.
經言: 能知迎隨之氣, 可令調之, 調氣之方, 必在陰陽, 何謂也? 然, 所謂迎隨者, 知榮衛之流行, 經脈之往來也, 隨其逆順而取之, 故曰迎隨. 調氣之方, 必在陰陽者, 知其內外表裏, 隨其陰陽而調之, 故曰調氣之方, 必在陰陽.
 諸井者, 肌肉淺薄, 氣少不足使也. 刺之奈何? 然, 諸井者木也, 滎者火也. 火者木之子, 當刺井者, 以滎瀉之. 故經言補者, 不可以爲瀉; 瀉者, 不可以爲補. 此之謂也.
 經言: 東方實, 西方虛, 瀉南方, 補北方, 何謂也? 然, 金木水火土, 當更相平. 東方木也, 西方金也, 木欲實, 金當平之. 水欲實, 土當平之. 東方肝也, 則知肝實. 西方肺也, 則知肺虛. 瀉南方火, 補北方水, 南方火, 火者木之子也. 北方水, 水者木之母也. 水?火, 子能令母實, 母能令子虛, 故瀉火補水, 欲令金不得平木也. 經曰: 不能治其虛, 何問其余. 此之謂也.
 金不得“不”字疑?. 謂瀉火以抑木, 補水以濟金, 欲令金得平木. 一云: 瀉火補水, 而旁治之, 不得徑以金平木.

                          
                                 ( 그림 )


  經言: 上工治未病, 中工治已病, 何謂也? 然, 所謂治未病者, 見肝之病, 則知肝唐傳之於脾, 故先實其脾氣, 無念得受肝之邪, 故曰治未病焉. 中工見肝之病, 不曜相傳, 但一心治肝, 故曰治已病也.
  何謂補寫? 唐補之時, 何所治氣? 唐寫之時, 何所置氣? 然, 唐補之時, 雙令取氣, 唐寫之時, 雙令取氣. 其陽氣不足, 陰氣有餘,唐先補其陽, 而後寫氣陰. 陰氣不足, 陽氣有餘, 唐先補氣陰, 而後寫氣陽. 榮令通行, 此其要也
  針謂補寫, 何謂也? 然, 補瀉之法, 非必呼吸出納針也. 知爲針者信其左, 不知爲針者信其右, 當刺之時先以左手壓按所針滎輸之處,單而努之, 爪而下之, 其氣之來, 如云脈之狀, 順針而刺之, 得氣推而內之是謂補. 云而伸之是謂寫. 不得氣, 乃與男外女內, 不得氣, 是謂十死不治也.
  信其左, 謂善針者, 信用左手, 不知針法者, 自右手起也.
  經言: 迎而奪之, 惡得無虛? 隨而濟之, 惡得無實? 虛之與實, 若得若失. 實之與虛, 若有若無, 何謂也? 然, 迎而奪之者, 寫其子也. 隨而濟之者, 補其母也. 假令心病寫手心主兪, 是謂迎而奪之者. 補手心主井, 是謂隨而濟之者也. 所謂實之與虛者, 牽濡之意也. 氣來實牽者爲得, 濡虛者爲失, 故曰若得若失也.
  經言: 有見如入, 有見如出者, 何謂也? 然, 所謂有見如入者, 謂左手見氣來至, 乃內針; 針入見氣屬乃出針, 是謂有見如入, 有見如出也.
  經言: 無實實虛虛, 損不足而益有余. 是寸口脈取? 將病自有虛實取? 其損益奈何? 然, 是病非謂寸口脈也, 謂病自有虛實也. 假令肝實而肺虛, 肝者木也, 肺者金也, 金木當更相平, 當知金平木, 假令肺實而肝虛微少氣, 用針不補其肝, 而反重實其肺, 故曰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余, 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o 應經>> 補瀉

        寫訣直說
  廣o陳氏曰; 取穴旣正, 左手大指陷其穴, 右手置針于穴上,令患人咳嗽一聲, 隨咳內針至分寸, 候數穴針華, 停少時, 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針, 細細云搖, 進退差捻其針, 如手o之狀, 謂之催氣. 約行五六次, 尙針下氣緊, 却用寫法如針左邊,用右手大指, 食指持針, 以大指向前, 食指向後, 以針斗經是往左轉. 如有數針, 俱依此法. 俱轉華, 伋用右手大指, 食指持針, 却用食指運差三下. 伋經是往左轉, 略退針半分許, 謂之三飛一退. 依此法行至五六次, 當針下沈緊,是氣至板矣. 再經提往左轉一二次, 如針右邊, 以左手大指, 食指持針, 以大指向前, 食指向後, 依前法運差三下, 經提針斗向右轉, 是針右邊寫法. 欲出針時, 令病人咳嗽一聲, 隨咳出針, 此之謂寫法也.

 

0개의 댓글

번호 제목 조회 수
《難經》補瀉 1082
168 補訣直說 1082
167 南豊李氏補寫 956
166 四明高氏補瀉 865
165 三衢楊氏補瀉(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 1094
164 生成數(聚英) 1230
163 經絡迎隨設爲問答 楊氏 1067
162 禁灸穴歌 1043
161 太乙歌 822
160 尻神禁忌 1152
159 人神禁忌 1118
158 十干人神 1119
157 十二支人神 1136
156 十二部人神禁忌歌 1178
155 四季人神歌 1445
154 逐日人神歌 1082
153 逐時人神 1109
152 逐月血忌歌 1152
151 逐月血支歌 1100
150 避忌日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