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楊氏補瀉(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

한닥터 2008.12.08 조회 수 1094 추천 수 0

三衢楊氏補瀉(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

     一爪切者: 凡下針, 用左手大指爪甲, 重切其針之穴, 令氣血宣散, 然後下針, 不傷于營衛也.      取穴先將爪切深, 須敎毋外慕其心, 致令營衛無傷碍, 醫者方堪入妙針.
     二指持者: 凡下針, 以右手持針, 又穴上着力旋揷, 直至?理, 吸氣三口, 提于天部, 依前口氣, 徐徐而用. 正謂持針者手如握虎, 勢若擒龍, 心無他慕, 若待貴人之設也.
    持針之士要心雄, 勢如握虎與擒龍, 欲識機關三部奧, 須將此理再推窮.
    三口溫者: 凡下針, 入口中必須溫熱, 方可與刺, 使血氣調和, 冷熱不相爭鬪也.
    溫針一理最爲良, 口內調和納穴場, 毋令冷熱相爭搏, 營衛宣通始得祥.
    四進針者: 凡下針, 要病人神氣定, 息數勻, 醫者亦如之, 切不可太忙. 又須審穴在何部分,
如在陽部, 必取筋骨之間陷下爲眞: 如在陰分, ??之內, 動脈相應, 以爪重切經絡, 少待方可下手.
.      進針理法取關節, 失經失穴豈堪施, 陽經取陷陰經脈, 三思己定再思之.
     五指循者: 凡下針, 若氣不至, 用指于所屬部分經絡之路, 上下左右循之, 使氣穴往來, 上下均勻, 針下自然氣至沈緊, 得氣卽瀉之故也.
    循其部分理何明, 只爲針頭不緊沈, 推則行之引則止, 調和血氣兩來臨.
    六爪攝者: 凡下針, 如針下邪氣滯澁不行者, 隨經絡上下, 用大指爪甲切之, 其氣自通行也.
    攝法應知氣滯經, 須令爪切勿交輕, 上下通行隨結絡, 故敎學者要窮精.
     七針退者: 凡退針, 必在六陰之數, 分明三部之用, 斟酌不可不誠心着意, 混亂差訛, 以瀉爲補, 以補爲瀉, 欲退之際, 一部一部以針緩緩而退也.
    退針手法理誰知, 三才訣內總玄機, 一部六陰三氣吸, 須臾疾病愈如飛.
     八指?者: 凡轉針如?線之狀, 勿轉太緊, 隨其氣而用之. 若轉太緊, 令人肉纏針, 則有大痛之患. 若氣滯澁, 卽以第六攝法切之, 方可施也.
    ?針泄氣最爲奇, 氣至針纏莫急移, 渾如?線攸攸轉, 急轉纏針肉不離.
    九指捻者: 凡下針之際, 治上大指向外捻, 治下大指向內捻. 外捻者, 令氣向上而治病: 內捻者, 令氣至下而治病. 如出至人部, 內捻者爲之補, 轉針頭向病所, 令取眞氣以至病所. 如出至人部, 外捻者爲之瀉, 轉針頭向病所, 令俠邪氣退至針下出也. 此乃針中之秘旨也.
    捻針指法不相同, 一般在手兩般窮, 內外轉移行上下, 邪氣逢之疾豈容.
    十指留者: 如出針至于天部之際, 須在皮膚之間留一豆許, 少時方出針也.
    留針取氣候沈浮, 出容一豆入容?, 致令營衛縱橫散, 巧妙玄機在指頭.
     十一針搖者: 凡出針三部, 欲瀉之際, 每一部搖一次, 計六搖已而. 以指捻針, 如扶人頭搖之狀, 庶使孔穴開大也.
    搖針三部六搖之, 依次推排指上施, 孔穴大開無疾碍, 致令邪氣出如飛.
    十二指拔者: 凡持針欲出之時, 待針下氣緩不沈緊, 便覺輕滑, 用指捻針, 如拔虎尾之狀也.
    拔針一法最爲良, 浮沈澁滑任推詳, 勢猶取虎身中尾, 此訣誰知蘊錦囊.
    總歌曰: 針法玄機口訣多, 手法雖多亦不過, 切穴持針溫口內, 進針循攝退針?, 指捻瀉氣針留豆, 搖令穴大拔如梭, 醫師穴法??說, 記此便爲十二歌.
    口訣 燒山火, 能除寒, 三進一退熱涌涌, 鼻吸氣一口, 呵五口.
    燒山之火能除寒, 一退三飛病自安, 始是五分終一寸, 三番出入慢提看.
    凡用針之時, 須拈運入五分之中, 行九陽之數, 其一寸者, 卽先淺後深也. 若得氣, 便行運針之道. 運者男左女右, 漸漸運入一寸之內, 三出三入, 慢提緊按, 若覺針頭沈緊, 其針揷之時, 熱氣復生, 冷氣自除: 未效, 依前再施也.
    四肢似水最難禁, 憎寒不住便來臨, 醫師運起燒山火, 患人時下得安寧.
    口訣 透天凉, 能除熱, 三退一進冷氷氷, 口吸氣一口, 鼻出五口.
    凡用針時, 進一寸內, 行六陰之數, 其五分者, 卽先深後淺也. 若得氣, 便退而伸之, 退至五分之中, 三入三出, 緊提慢按, 覺針頭沈緊, 徐徐擧之, 則凉氣自生, 熱病自除; 如不效, 依前法再施.
    一身渾似火來燒, 不住之時熱上潮, 若能加入淸凉法, 須臾熱毒自然消.
    口訣 陽中隱陰, 能治先寒後熱, 淺而深.
    陽中隱個陰, 先寒後熱人, 五分陽九數, 一寸六陰行.
     凡用針之時, 先運入五分, 乃行九陽之數, 如覺微熱, 便運一寸之內, 却行六陰之數, 以得氣, 此乃陽中隱陰, 可治先寒後熱之症, 先補後瀉也.
    先寒後熱身如?, 醫師不曉實和弱, ??針要陰陽刺, 祛除寒熱免?惡.
    口訣 陰中隱陽, 能治先熱後寒, 深而淺.
     凡用針之時, 先運一寸, 乃行六陰之數, 如覺病微凉, 卽退至五分之中, 却行九陽之數, 以得氣, 此乃陰中隱陽, 可治先熱後寒之症, 先瀉後補也.
    先熱後寒如?疾, 先陰後陽號通天, 針師運起云雨澤, 營衛調和病自?.
    補者直須熱至, 瀉者直待寒侵, 猶如?線, 慢慢轉針, 法在淺則當淺, 法在深則當深,
二者不可兼而紊亂也.
    口訣 留氣法, 能破氣, 伸九提六.
    留氣運針先七分, 純陽得氣十分深, 伸時用九提時六, ??消溶氣塊勻.
    凡用針之時, 先運入七分之中, 行純陽之數, 若得氣, 便深刺一寸中, 微伸提之, 却退至原處; 若未得氣, 依前法再行, 可治??氣塊之疾.
    ????疾宜休, 却在醫師志意求, 指頭手法爲留氣, 身除疾痛再無?.
    口訣 運氣法, 能瀉, 先直後臥.
    運氣用純陰, 氣來便到針, 令人吸五口, 疼痛病除根.
     凡用針之時, 先行純陰之數, 若覺針下氣滿, 便到其針,  令患人吸氣五口, 使針力至病所, 此乃運氣之法, 可治疼痛之病.
    運氣行針好用工, 遍身疼痛忽無踪, 此法密傳堪濟世, 論金宜値萬千鍾.
    口訣 提氣法, 提氣從陰未拈提, 冷麻之症一時除.
    凡用針之時, 先從陰數, 以覺氣至, 微拈輕提其針, 使針下經絡氣聚, 可治冷麻之症.
    提氣從陰六數同, 堪除頑痺有奇功, 欲知奧妙先師訣, 取次機關一掌中.
    口訣 中氣法, 能除積, 先直後臥, 瀉之,
    凡用針之時, 先行運氣之法, 或陰或陽, 便臥其針, 向外至痛疼, 立起其針, 不與內氣回也.
    中氣須知運氣同, 一般調和兩般功, 手中運氣??使, 妙理玄機起疲?.
     若關節阻澁, 氣不通者, 以龍虎大段之法, 通經接氣, 軀而運之, 仍以循攝切麻, 無不應矣. 又按?摩屈伸, 導引之法而行.  

口訣 蒼龍擺尾手法, 補
  蒼龍擺尾行關節, 回撥將針慢慢扶, 一似江中舡上舵, 周身遍體氣流普.
  或用補法而就得氣, 則純補: 補法而未得氣, 則用瀉, 此亦人之活亦也.
  凡欲下針之時, 飛氣至關節去處, 便使回撥者, 將針慢慢扶之, 如舡之舵, 左右隨其氣而撥之, 其氣自然交感, 左右慢慢撥動, 周身遍體, 奪流不失其所矣.
  蒼龍擺尾氣交流 , 氣血奪來遍體周, 任君體有千般症, 一揷須敎疾病休.

  口訣 赤鳳搖頭手法, 瀉
 凡下針得氣, 如要使之上, 須關其下, 要下須關其上,  連連進針, 從辰至巳, 退針, 從巳至午, 撥左而左点, 撥右而右点, 其實只在左右動, 似手搖鈴, 退方進圓, 兼之左右搖而振之.
 針似舡中之櫓, 猶如赤鳳搖頭, 辨別迎隨逆順, 不可違理胡求.

 口訣 龍虎交戰手法, 三部俱一補一瀉.
龍虎交爭戰, 虎龍左右施, 陰陽互相隱, 九六住疼時.
凡用針時, 先行左龍則左拈, 凡得九數, 陽奇零也.
却行右虎則右戰, 凡得六數, 陰偶對也. 乃先龍後虎而戰之, 必得氣補之, 故陽中隱陰, 陰中隱陽, 左捻九而右捻六, 是亦住痛之針, 乃得返復之道, ?曰龍虎交戰, 而得邪盡, 方知其所, 此乃進退陰陽也.
 靑龍左轉九陽宮, 白虎右施六陰通, 返復玄機法取, 消息陰陽九六中

 口訣 龍虎升降手法
  凡用針之法, 先以右手大指向前拈之, 入穴後, 以左手大指向前捻, 經絡得氣行, 轉其針向左向右, 引起陽氣, 按而提之, 其氣自行, 如氣未滿, 更依前法再施.
   龍虎飛騰捻妙法, 氣行上下合交遷, 依師口訣分明說, 目下敎君疾病?.

   口訣 五臟交經
   五臟敎經順氣溢, 候他氣血散宣時, 蒼龍擺尾來西撥, 定穴五行君記之.
   凡下針之時, 氣行至溢, 須要候氣血宣散, 乃施蒼龍左右撥之可也.
  五行定穴分經絡, 如船解纜自通亨, 必在針頭分造化, 須交氣血自縱橫.

  口訣 通關交經, 通關交經, 蒼龍擺尾, 赤鳳搖頭, 補瀉得理.
  先用蒼龍擺尾, 後用赤鳳搖頭, 運入關節之中, 後以補則用補中手法, 瀉則瀉中手法, 使氣于其經便交.
 先用蒼龍來擺尾, 後用赤鳳以搖頭, 再行上下八指法, 關節先通氣自流.

  口訣 膈角交經, 膈角交經, 相克相生.
  凡用針之時, 欲得氣相生相克者, 或先補後瀉, 或先瀉後補, 隨其疾之虛實, 病之寒熱, 其邪氣自瀉除, 眞氣者補生.
 膈角要相生, 水火在君能, 有症直任取, 无病手中行, 仰臥須停隱, 法得氣調均, 飛經療入角, 便是一提金

 口訣 關節交經, 關節交經, 氣至關節, 立起針來. 施中氣法
 凡下針之時, 走氣至關節去處, 入起針, 與施中氣法納之可也.
 關節交經莫大功, 必今氣走納經中, 手法運之三五度, 須知其氣自然通.

 口訣 子午補瀉總歌.
 補則須彈針, 爪甲切宜輕, 瀉時甚切忌, 休交疾再侵.
 凡用針者, 若者針時, 先用口溫針, 次用左手壓穴, 其下針之處, 彈而努之, 爪而下之, ?而循之. 通而取之, 却今病人咳嗽一聲, 右手特針而刺之, 春夏二十四息, 秋冬三十六息, 徐出徐入, 氣來如動脈之狀, 針下微緊, 留特氣至後, 宜用補瀉之法若前也.
 動與搖一例, 其中不一般, 動爲補之氣, 搖之瀉卽安.

口訣 子午搗臼法, 水蠱膈氣
 子午搗臼, 上下針行, 九入六出, 左右不停
 且如下針之時, 調氣得均, 以針行上下, 九入六出, 左右轉之不己, 必按陰陽之道, 其症卽愈.
 子午搗臼是神機, 九入六出會者稀, 萬病自然合大數, 要敎患者笑??

口訣 子午前後交經換氣歌
 子後要知寒與熱 左轉爲補右爲瀉, 提針爲熱揷針寒, 女人反此要分別: 午後要知寒與熱, 右轉爲左爲瀉, 順則爲左逆爲右, 此是神仙眞妙訣

 口訣 子午補瀉歌
 每日午前皮上揭, 有似滾湯煎冷雪, 若要寒時皮內尋, 不枉敎君皮破裂, 陰陽返復?生知? 虛實辨別臨時訣, 針頭如弩似發機, 等閑休與非人說

 口訣 子午傾針
 子午傾針, 要識脈經, 病在何臟, 補瀉法行
凡欲下針之時, 先取六指之訣, 須知經絡, 病在何臟, 用針依前補瀉, 出入內外, 如有不應者何也? 答曰: 一日之內,有陰有陽, 有陽中隱陰, 有陰中隱陽, 有日爲陽, 夜爲陰, 子一刻一陰生, 午一刻一陰生, 從子至午, 故曰 子午之法也
 左轉爲男補之氣, 右轉却爲瀉之記, 女人反此不爲眞, 此是陰陽補瀉義. 熱病不?瀉之須, 冷病纏身補是奇, 哮吼氣來爲補瀉, 氣不至時莫急施.
 補: 隨其經脈納而按之, 左手閉針穴, 徐出針而疾按之
 瀉: 迎其經脈動而伸之, 左手開針穴, 疾出針而徐入之,
經曰: 隨而濟之. 是爲之補. 迎而奪之, 是爲之瀉. [素問]云 刺實須其虛者, 留針待陽氣至, 乃去針也. 刺虛須其實者, 留針待陽氣備, 乃去針也.

口訣 十二經絡之病, 欲針之時, 實則瀉之, 虛則補之, 熱則疾之, 寒則留之, 陷則灸之, 不虛不實, 以經取之. 經云:虛則補其母而不足, 實則瀉其者而有餘, 當先補而後瀉. 假今人氣在足太陽膀胱經, 虛則補其陽, 所出爲井, 屬金, 下針得氣, 隨而濟之, 右手取針, 徐出而疾?之, 是謂補也. 實則瀉其陽所注爲兪, 屬木, 下針得氣, 迎而奪之, 左手開針穴, 疾出針而徐?之, 是爲之瀉也.
 臟腑陰陽, 呼吸內外, 捻針補瀉手法
 外拈隨呼補臟虛, 吸來里轉爲實肥, 六腑病加顚倒用, 但依呼吸病還除. 女人補虛呵內轉, 吸來外轉瀉實肥, 依經三度調病氣, 但今呼吸莫今疏.
男子補虛呵外轉, 吸來內轉瀉實肥, 女人補虛呵內轉, 吸來外轉瀉實肥
 進火 補. 初進針一分, 呼氣一口, 退三退, 進三進, 今病人鼻中吸氣, 口中呼氣三次, 把針搖動, 自然熱矣, 如不應, 依前導引.
 進水 瀉. 初進針一分, 吸氣一口, 進三進, 退三退, 今病人鼻中出氣, 口中吸氣三次, 把針搖動, 自然冷矣. 如不應, 依前導引之; 再不應, 依生成息數, 按所病臟腑之數, 自覺冷熱應手

下手八法口訣

 ? ?而尋之. 凡点穴, 以手?摸其處, 在陽部筋骨之側, 陷者爲眞, 在陰部??之間, 動脈相應. 其肉厚薄, 或伸或屈, 或平或直, 以法取之, 按而正之, 以大指爪切?其穴, 于中庶得進退, 方有准也. [難經]曰, 刺營毋傷衛, 刺衛毋傷營, 又曰: 刺營无毋傷衛者, 乃?按其穴, 今氣散, 以針而刺, 是不傷其衛氣也. 刺衛无毋營者, 乃撮起其穴, 以針臥而刺之, 是不傷其營血也. 此乃陰陽補瀉之大法也.
 爪 爪而下之, 此則 [針賦] 曰 左手重而切按, 欲今氣血得以宣散, 是不傷于營衛也. 右手輕而徐入, 欲不痛之因, 此乃下針之秘法也.
 ? ?而轉者, 如?線之貌, 勿轉太緊, 轉者左補右瀉, 以大指次指相合, 大指往上, 進爲之左, 大指往下, 退爲之右, 此則迎隨之法也, 故經曰, 迎奪右而瀉凉, 隨濟左而補暖, 此則左右補瀉之大法也.
 彈 彈而努之, 此則先彈針頭, 待氣至, 却退一豆許, 先淺而後深, 自外推內, 補針之法也,
 搖 搖而伸之, 此乃先搖動針頭, 待氣至, 却退一豆許, 乃先深而後淺, 自內引外, 寫針之法也, 故曰: 針頭補瀉.
 ? ?而閉之, 經曰, 凡補必?而出之, 故補欲出針時, 就?閉其穴, 不今氣出, 使血氣不泄, 乃爲眞補.
 循 循而通之, 經曰: 凡瀉針, 必以手指于穴上四傍循之, 使今氣血宣散, 方可下針, 故出針時, 不閉其穴, 乃爲眞瀉, 此提按補瀉之法, 男女補瀉, 左右反用.
 捻 捻者 治大指向外捻, 治下大指向內捻. 外捻者今氣向上而治病, 內捻者今氣向下而治病. 如出針, 內捻者 今氣行之病所, 外捻者今瀉氣至針下而出也. 此下手八法口訣也.

0개의 댓글

번호 제목 조회 수
169 《難經》補瀉 1082
168 補訣直說 1082
167 南豊李氏補寫 956
166 四明高氏補瀉 865
三衢楊氏補瀉(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 1094
164 生成數(聚英) 1230
163 經絡迎隨設爲問答 楊氏 1067
162 禁灸穴歌 1043
161 太乙歌 822
160 尻神禁忌 1152
159 人神禁忌 1118
158 十干人神 1119
157 十二支人神 1136
156 十二部人神禁忌歌 1178
155 四季人神歌 1445
154 逐日人神歌 1082
153 逐時人神 1109
152 逐月血忌歌 1152
151 逐月血支歌 1100
150 避忌日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