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陽明經穴主治

한닥터 2008.12.08 조회 수 1107 추천 수 0

足陽明經穴主治

《內經》曰: 胃者, 倉?之官, 五味出焉. 又曰: 胃爲黃腸.
五味入口藏于胃, 以養五臟氣. 胃者, 水穀之海, 六腑之大原也. 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 皆出于胃.
足陽明胃經穴歌
四十五穴足陽明 頭維, 下關, 頰車停, 承泣, 四白, 巨?經, 地倉, 大迎對人迎, 水突, 氣舍, 連缺盆, 氣戶, 庫房, 屋?屯, 膺窓, 乳中延乳根, 不容, 承滿, 梁門起, 關門, 太乙, 滑肉門, 天樞, 外陵, 大巨存, 水道, 歸來, 氣衝次, ?關, 伏兎走陰市, 梁丘, 犢鼻, 足三里, 上巨虛連條口位, 下巨虛跳上豊隆, 解谿, 衝陽陷谷中, 內庭,?兌經穴終 (左右九十穴).
此一經起于頭維, 終于?兌, 取?兌, 內庭, 陷谷, 衝陽, 解谿, 三里, 與井滎輸原經合也.
脈起於鼻交?中, 旁約太陽之脈, 下循鼻外, 入上齒中, 還出挾口, 環循, 下交承漿, 却循耳後下廉, 出大迎, 循頰車, 上耳前, 過客主人, 循髮際至額?; 其支別者, 從大迎前下人迎, 循喉?入缺盆, 下膈, 屬胃, 絡脾; 其直行者, 從缺盆下乳內廉, 挾臍入氣衝中; 其支者, 起胃下口, 循腹裏, 下至氣衝而合, 以下?關, 抵伏兎, 下入膝?中, 下循?外廉, 下足?, 入中趾內間; 其支者, 別?上, 入大趾間, 出其端, 以交於太陰也. 多血多氣, 辰時氣穴注此.
戊土之府, 脈右關部. 胃氣平調, 五臟安堵. 實則脈實, 脣口干而腋下腫疼, 宜瀉胃土; 虛則脈虛, 腹痛鳴而面目虛浮, 藥行溫補. 驗實熱兮, 必口內雍干, 瀉黃散而得效; 審虛寒兮, 須骨節皆痛, 人蔘散而最奇. 橘皮竹茹湯, 治熱渴而頻頻嘔얼; 烏藥沈香散, 療寒痛而日日?眉. 人蔘治?胃之良, 豆?消積氣之冷. 粥藥不停, 藿葉人蔘橘皮; 心脾刺痛, 砂仁香附烏沈. 胃冷生痰, 半夏姜煎生附子; 中寒停水, 曲丸瘡術久陳皮. ?花消?癖, 丸共朱砂; 黃?治消渴, 煎同甘草. 硫汞結成砂子, 吐逆立?; 參茱煎用棗姜, 酸咽卽可. ?亂轉筋肢逆冷, 木瓜甘草吳茱萸; 食?酒癖脇胸疼, 蓬術??同醋煮. 胃虛咳逆, 人蔘甘草倍陳皮; 胃實痰喘, 藿葉丁皮增半夏. 補虛降火, 竹茹甘草橘皮紅, 或加枳術; 扶弱驅寒, 橘皮良姜丁半夏, 參草姜?. 抑聞上部有脈, 下部無脈者爲食寒, 点監湯深吐寬舒; ?或三部俱急, 人迎帶數者號內壅, 服靈丸瀉利便宜. 調脾助胃之藥最難, 熱則消于肌肉, 須用中和飮子; 變通加減之法不易, 寒則減于飮食, 要施仁義丹實. 如心不在焉, 食而不知氣味, 正心爲劑; 口不謹兮, 飮而不中其節, 緘口良方. 須知病後能服藥, 孰若病前能自防.

考正穴法

頭維: 額角髮際, 本神傍一寸五分, 神庭旁四寸五分.
足陽明, 少陽二脈之會. 《銅人》鍼三分. 《素注》鍼五分, 禁灸.
主頭痛如破, 目痛如脫, 目?, 目風淚出, 偏風, 視物不明.

下關: 客主人下, 耳前動脈下廉, 合口有空, 幷口則閉,側臥閉口取之. 足陽明, 少陽之會. 《素注》鍼三分, 留七呼, 灸三壯. 《銅人》鍼四分, 得氣卽瀉, 禁灸.
主?耳有?汁出, 偏風口目蝸, 牙車脫臼. 牙?腫處, 臟口以三稜鍼出?血, 多含監湯, 卽不畏風.
頰車(一名机關, 一名曲牙): 耳下八分, 曲頰端近前陷中, 側臥開口有空取之. 《銅人》鍼四分, 得氣卽瀉, 日灸七壯, 止七七壯, 炷如麥大. 《明堂》灸三壯. 《素注》鍼三分.
主中風牙關不開, 口?不語, 失音, 牙車疼痛, ?類腫, 牙不開嚼物, 頸强不得回顧, 口眼蝸.

承泣: 目下七分, 直瞳子陷中. 足陽明, 陽?脈任脈之會. 《銅人》灸三壯, 禁鍼, 鍼之令人目烏色. 《明堂》鍼四分半, 不宜灸, 灸後令人目下大如?, 息肉日加如桃, 至三十日定不見物. 《資生》云: 當不灸不鍼.
동원왈: 魏邦彦夫人目?錄色,從下侵上者, 自陽明來也.
注目冷目淚出, 上觀, 瞳子痒, 遠視??, 昏夜無見, 目?動與項口相引, 口眼歪斜, 口不能言, 面葉葉牽動, 眼赤痛, 耳鳴耳聾.

四白: 目下一寸, 直瞳子, 今病人正視取之. 《素注》鍼四分. 《甲乙》, 《銅人》鍼三分, 灸七壯. 凡用鍼穩當, 方可下鍼, 刺太深, 今人目烏色.
主頭痛, 目眩, 目赤痛, 僻淚不明, 目痒目膚?, 口眼歪僻不能言.

巨?: 俠鼻孔旁八分, 直瞳子, 平水溝. 手足陽明, 陽?脈之會. 《銅人》鍼三分, 得氣卽瀉, 灸七壯. 《明堂》灸七七壯.
主??, 脣類腫痛, 口歪?, 目障無見, 遠視??, 淫膚白膜, ?復瞳子, 面風鼻?腫?通, 招搖視瞻, 脚氣膝腫.
 地倉: 挾口吻旁四分外如近, 下有脈微動. 手足陽明, 陽?脈之會. <銅人>鍼三分. <明堂>鍼三分半, 留五呼, 得氣卽死. 日可灸二七壯, 重者七七壯, 炷如粗?股脚大, 艾炷若大, 口轉?, 却灸 承漿七七壯, 卽愈.
  主偏風口歪, 目不得閉, 脚腫, 失音不語, 飮水不收, 水漿漏落, 眼?動不止, 瞳子痒, 運視??, 昏夜無見. 病左治右, 病右治左, 宜頻鍼灸, 以取盡風氣. 口眼歪斜者, 以正爲度.
 大迎: 曲?前一寸二分, 骨陷中動脈. 又以口下當兩肩是穴. <素注>鍼三分, 留七呼, 灸三壯.
  主風痙, 口?不開, 唇吻?動, 頰腫牙疼, 寒熱頸痛??, 口下齒?痛, 數感氣惡寒, 舌强不能言, 風壅面浮腫, 目痛不得閉.

 人迎(一名五會): 頸大動脈應手, 俠結喉兩旁一寸五分, 仰而取之, 以候五臟氣. 足陽明, 少陽之會. 滑氏曰: 古以俠喉兩旁爲氣口, 人迎, 至普王叔和直以左右手寸口爲人迎, 氣口.<銅人>禁鍼. <明堂>鍼四分. <素注>刺過深殺人.
  主吐逆?亂, 胸中滿, 喘呼不得息, 咽喉癰腫, ??.

 水突(一名水門): 頸大筋前, 直人迎下, 氣舍上. <銅人>鍼三分, 灸三壯.
  主咳逆上氣 咽喉癰腫, 呼吸短氣, 喘息不得臥.

 氣舍: 頸直人迎下, 俠天突陷中. <銅人>灸三壯, 鍼三分.
  主咳逆上氣, 頸項强不得回顧, 喉痺??, 咽腫不消, ?瘤.
 缺盆(一名天蓋): 肩下橫骨陷中. <銅人>灸三壯, 鍼三分. <素注>鍼二分, 留七呼, 不宜太深, 深則使人逆息. <素問>刺缺盆中內陷, 氣泄令人喘咳.
  主息奔, 胸滿, 喘息, 水腫, ??, 喉?, 汗出寒熱, 缺盆中腫, 外?則生, 胸中熱滿, 傷寒胸熱不已.

 氣戶: 巨骨下, 兪府兩旁各二寸陷中, 去中行各四分, 仰而取之. <銅人>鍼三分, 灸五壯.
  主咳逆上氣, 胸背痛, 咳不得息, 不知味, 胸脇支滿, 喘急.

 庫房: 氣戶下一寸六分陷中, 去中行各四寸. <銅人>灸五壯, 鍼三分.
  主胸脇滿, 咳逆上氣, 呼吸不知息, 水腫血濁沫.

 屋?: 庫房下一寸六分陷中, 去中行各四寸, 仰而取之. <素注>鍼四分. <銅人>灸五壯, 鍼三分.
  主咳逆上氣, 唾血多濁沫膿血, 痰飮, 身體腫, 皮膚通不可近衣, 淫?, ??不仁.

 膺?: 屋?下一寸六分陷中, 去中行各四寸. <銅人>鍼四分, 灸五壯.
  主胸滿短氣臥不安, 唇腫, 腸鳴注泄, 乳癰寒熱.

 乳中: 當乳中是. <銅人>微刺三分, 禁灸, 灸則生蝕瘡, 瘡中有膿血淸汁可治; 瘡中有息肉若蝕瘡者死. <素問> 云: 刺乳上, 中乳房爲腫根蝕.
  丹溪曰: 乳房陽明胃所經, 乳頭厥陰肝所屬. 乳(去聲)子之母, 不知調養, 忿怒所逆, 鬱悶所渴, 厚味所釀, 以致厥陰之氣不行, 竅不得通, 汁不得出, 陽明之血不勝, 熱甚化膿. 亦有所乳之子, 膈有滯痰, 口氣?熱, 含乳而睡, 熱氣所吹, 遂生結核. 初起時, 便順忍痛, ?令稍軟, ?令汁透, 自可消散. 失此不治, 必成癰癤, 若加以艾火兩三壯, 其效尤?. 粗工便用鍼刀, 卒惹拙病, 若不得夫與舅姑憂努鬱悶, 脾氣消沮, 肝氣橫逆, 遂成結核如碁子, 不通不痒, 十數年後爲瘡陷, 名曰?際. 以瘡形如嵌凹, 似岩穴也. 不可治矣. 若于始生之際, 能消息病根, 使心淸神安, 然後醫治, 庶有可安之理.

 乳根: 乳中下一寸六分陷中, 去中行各四寸, 仰而取之. <銅人>灸五壯, 鍼三分. <素注>鍼四分, 灸三壯.
  主胸下滿悶, 胸痛膈氣, 不下食, 熱病, 臂通腫, 乳痛, 乳癰, 悽慘寒痛, 不可按抑, 咳逆, ?亂轉筋, 四逆.

 不容: 幽門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去中行各三寸. <銅人>灸五壯. <明堂>灸三壯, 鍼五分.<素注>鍼八分.
  主腹滿?癖, 吐血, 肩脇痛, 口干, 心痛, 胸背相引痛, 喘咳, 不嗜食, 腹虛鳴, 嘔吐, 痰癖, 疝?.

 承滿: 不容下一寸, 去中行各三寸. <銅人>鍼三分, 灸五壯. <明堂>三壯.
  主腸鳴腹脹, 上氣喘逆, 食飮不下, 肩息唾血.

 梁門: 承滿下一寸, 去中行各三寸. <銅人>鍼三分, 灸五壯.
  主脇下積氣, 食飮不思, 大腸滑泄, 完谷不化.

 關門: 梁門下一寸, 去中行各三寸. <銅人>鍼八分, 灸五壯.
  主善滿積氣, 腸鳴卒痛, 泄利, 不欲食, 腹中氣走, 俠臍急痛, 身腫, 痰?振寒, 遺溺.

 太乙: 關門下一寸, 去中行各三寸. <銅人> 灸五壯, 鍼八分.
  主癲疾狂走, 心煩吐舌.

 滑肉門: 太乙下一寸, 去中行各三寸. <銅人>灸五壯, 鍼八分.
  主癲狂, 嘔逆, 吐舌, 舌强.
 天樞(一名長溪, 一名谷門): 去?兪一寸, 俠臍中兩旁各二寸陷中. 乃大腸之募. <銅人>灸百壯, 鍼五分, 留七呼. <千金>云: 魂魄之舍不可鍼. <素注>鍼五分, 留一呼.
  主奔豚, 泄瀉, 脹疝, 赤白痢, 手痢不止, 食不下, 水腫脹滿腸鳴, 上氣?胸, 不能久立, 久積冷氣, 繞臍切痛, 時上?心, 煩滿嘔吐, ?亂, 冬月感寒泄利, ?寒熱狂言, 傷寒飮水過多, 腹脹氣喘, 婦人女子??, 血結成塊, 漏下赤白, 月事不時.

 外陵: 天樞下一寸, 去中行各二寸. <銅人>灸五壯, 鍼三分.
  主腹痛, 心下如懸, 下引臍痛.

 大巨: 外陵下一寸, 去中行各二寸, <銅人>鍼五分, 灸五壯. <素注>鍼八分.
  主小腹脹滿, 煩渴, 小便難, ?疝, 偏枯, 四肢不隨, ?悸不眠.

 水道: 大巨下三寸, 去中行各二寸. <銅人>灸五壯, 鍼三分半. <素注>鍼二分半.
  主腰骨强急, 膀胱有寒, 三焦結熱, 婦人小腹脹滿, 痛引陰中, 胞中?, 子門寒, 大小便不通.

 歸來: 水道下二寸, 去中行各二寸. <銅人>灸五壯, 鍼五分. <素注>鍼八分.
  主小腹奔豚, 卵上入腹, 引莖中痛, 七疝, 婦人血臟積冷.
 氣衝(一名氣街): 歸來下一寸, 去中行各二寸, 動脈應手宛宛中, 衝脈所起. <銅人>灸七壯, 炷如大麥, 禁鍼. <素問>刺中脈, 血不出, 爲腫鼠僕. <明堂>鍼三分, 留七呼, 氣至卽瀉, 灸三壯.
  主腹滿不得正臥, ?疝, 大腸中熱, 身熱腹痛, 大氣石水, 陰?莖痛, 兩丸騫痛, 小腹奔豚, 腹有逆氣上攻心, 腹脹滿, 上倫心, 痛不得息, 腰痛不得俯仰, 淫?, 傷寒胃中熱, 婦人無子, 小腸痛, 月水不利, 姙娠子上?心, 生難胞衣不出.
  東垣曰: 脾胃虛弱, 或濕成?, 汗大泄, 妨食, 三里, 氣街以三稜鍼出血. 又曰: 吐血多不愈, 以三?鍼于氣街出血, 立愈.

 ?關: 伏兎後交叉中. <銅人>鍼六分, 灸三壯.
  主腰痛, 足麻木, 膝寒不仁, ?痺, 股內筋絡急, 不屈伸, 小腹引喉痛.

 伏兎: 膝上六寸起肉, 正?坐而取之. <銅人>鍼五分, 禁灸. 以左右各三指按捺, 上有肉起如?之狀, 因以此名.
  <此事難知>: 定癰疽死地分有九, 伏?居一. 劉宗厚曰: 脈絡所會也. 主膝冷不得溫, 風?痺逆, 狂邪, 手攣縮, 身?疹, 腹脹少氣, 頭重脚氣, 婦人八部諸疾.
 陰市(一名陰鼎): 膝上三寸, 伏兎下陷中, 拜而取之. <銅人>鍼三分, 禁灸.
  主腰脚如冷水, 膝寒, ?痺不仁, 不屈伸, 卒寒疝, 力?少氣, 少腹痛, 脹滿, 脚氣, 脚以下伏兎上寒, 消渴.

 梁丘: 膝上二寸兩筋間. <銅人>灸三壯, 鍼三分. <明堂>鍼五分.
  主膝脚腰痛, 冷痺不仁, ?難屈伸, 足寒, 大?, 乳腫痛.

 犢鼻 : 膝?下, ?骨上, 俠解大筋陷中, 形如牛鼻, 故名. <素注>鍼六分. <銅人>鍼三分, 灸三壯. <素問>: 刺犢鼻出液爲跛.
  主膝中痛佛人, 難?起, 脚氣, 膝?潰者不可治, 不潰者可治. 若犢鼻堅硬, 勿便攻, 先洗?, 微刺之愈.

 三里: 膝下三寸, ?骨外廉大筋內宛宛中, 兩筋肉分間, 擧足取之, ?重按之, 則?上動脈止矣, 足陽明胃脈所入爲合土. <素注>刺一寸, 灸三壯. <銅人>灸三壯, 鍼五分. <明堂>鍼八分, 留十呼, 四七吸, 日灸七壯, 止百壯. <千金>灸五百壯, 少亦一, 二百壯.
  主胃中寒, 小腹脹滿, 腸鳴, 臟氣虛憊, 眞氣不足, 腹痛食不下, 大便不通, 心悶不已, 卒心痛, 腹有逆氣上攻, 腰痛不得俯仰, 小腸氣, 水氣蠱毒, 鬼擊, ?癖, 四肢滿, 膝??痛, 目不明, 産婦血暈.
  秦承祖云: 諸病皆治. 華?云: 主五勞羸瘦, 七傷虛乏, 胸中瘀血, 乳癰. <千金翼>云: 主腹中寒脹滿, 腸中雷鳴, 氣上?胸, 喘不能久立, 腹痛, 胸腹中瘀血, 小腸脹皮腫, 陰氣不足, 小腹堅, 傷寒熱不已, 熱病汗不出, 喜嘔口苦, 壯熱, 身反折, 口?鼓?, 腫痛不可回顧, 口?, 乳腫, 喉痺不能言, 胃氣不足, 久泄利, 食不化, 脇下支滿, 不能久立, 膝?寒熱, 中消谷苦飢, 腹熱身煩狂言, 乳癰, 喜噫, 惡聞食臭, 狂歌妄笑, 恐怒大罵, ?亂, 遺尿失氣, 陽厥, 悽悽惡寒, 頭?, 小便不利, 喜?, 脚氣. <外臺秘要>云: 人年三十已上, 若不灸三里, 令人氣上?目. 東垣曰: 飮食失節及?役形質, 陰火乘于坤土之中, 致谷氣, 榮氣, 淸氣, 胃氣, 元氣不得上升, 滋于六腑之陽氣, 是五陽之氣, 先絶于外. 外者天也, 下流入于坤土陰火之中, 皆由喜怒悲憂恐爲五賊所傷, 而后胃氣不行, ?役飮食不節, 繼之則元氣乃傷,
當于三里穴中, 推而揚之, 以伸元氣. 又曰: 氣在于腸胃者, 取之足太陰, 陽明, 不下者取之三里. 又曰: 氣逆?亂者取三里, 氣下乃止, 不下復治. 又曰: 胃脘當心而痛, 上支兩脇, 膈?不通, 飮食不下, 取三里以補之. 又曰: 六淫客邪及上熱下寒, 筋骨皮肉血脈之病, 錯取于胃之合(三里穴), 大危. 又曰: 有人年少氣弱, 常于三里, 氣海灸之, 節次約五七十壯, 至年老熱厥頭痛, 雖大寒猶喜風寒, 痛愈惡暖處及烟火, 皆灸之過也.

上廉(一名上巨虛.): 三里下三寸, 兩筋骨?中, 擧足取之. 《銅人》灸三壯, 針三分. 甄權隨年爲壯. 《明堂》針八分, 得氣卽瀉, 灸日七壯.
    主臟氣不足, 偏風脚氣, 腰腿手足不仁, 脚脛?痛屈伸難, 不久立, 風水膝腫, 骨髓冷疼, 大腸冷, 食不化, ?泄, 勞?, 夾臍腹兩脇痛, 腸中切痛雷鳴, 氣上?胸, 喘息不能行, 不能久立, 傷寒胃中熱.
    東垣曰: 脾胃虛弱, 濕?, 汗泄, 妨食, 三里, 氣街出血, 不愈, 于上廉出血.

條口: 下廉上一寸, 擧足取之. 《銅人》 針五分. 《明堂》 針八分, 灸三壯.
    主足麻木, 風氣, 足下熱, 不能久立, 足寒膝痛, 脛寒濕痺, 脚痛?腫, 轉筋; 足緩不收.
    下廉(一名下巨虛): 上廉下三寸, 兩筋骨?中, ?地擧足取之. 《銅人》 針八分, 灸三壯. 《素注》 針三分. 《明堂》 針六分, 得氣卽瀉. 《甲乙》 灸日七七壯.
    主小腸氣不足, 面無顔色, 偏風腿?, 足不履地, 熱風冷痺不遂, 風濕痺, 喉?, 脚氣不足, 沈重, 脣乾, 涎出不覺, 不得汗出, 毛髮焦, 肉脫, 傷寒胃中熱, 不嗜食, 泄膿血, 胸脅小腹控睾而痛, 時窘之後, 當耳前熱, 若寒甚, 若獨肩上熱甚及小指次指間熱痛, 暴?狂, 言語非常, 女子乳癰, 足?不收, ?痛.

    豊隆: 外?上八寸, 下?外廉陷中, 足陽明絡別走太陰. 《銅人》 針三分, 灸三壯. 《明堂》 灸七壯.
    主厥逆, 大小便難, 怠惰, 腿膝酸, 屈伸難, 胸痛如刺, 腹若刀切痛, 風痰頭痛, 風逆四指腫, 足靑身寒濕, 喉?不能言, 登高而歌, 棄衣而走, 見
鬼好笑. 氣逆則喉?卒?, 實則癲狂, 瀉之. 虛則足不收, 脛枯, 補之.

    解溪: 衝陽後一寸五分, 腕上陷中, 足大指次指直上?上陷者宛宛中. 足陽明胃脈所行爲經火, 胃虛補之. 《銅人》 灸三壯, 針五分, 留三呼.
    主風面浮腫, 顔黑, 厥氣上?, 腹脹, 大便下重, ?驚, 膝股?腫, 轉筋, 目眩, 頭痛, 癲疾, 煩心悲泣, ?亂, 頭風面赤, 目赤, 眉?疼不可忍.

    衝陽: 足?上五寸, 去陷谷二寸, 骨間動脈. 足陽明胃脈所過爲原, 胃虛實皆撥之. 《素注》 針三分, 灸三壯.
    主偏風口眼?, ?腫, 齒?, 發寒熱, 腹堅大, 不嗜食, 傷寒病振寒而欠, 久狂, 登高而歌, 棄衣而走, 足緩履不收, 身前痛.

    陷谷: 足大指次指外間, 本節後陷中, 去內庭二寸. 足陽明胃脈所注爲兪木. 《銅人》 針三分. 《素注》 針五分, 留七呼, 灸三壯.
    主面目浮腫及水病善噫, 腸鳴腹痛, 熱病無度, 汗不出, 振寒?疾.
    東垣曰: 氣在于臂, 足取之, 先去血脈, 後深取足陽明之榮兪: 內庭, 陷谷.

    內庭: 足大指次指外間陷中. 足陽明胃脈所溜爲榮水. 《銅人》 灸三壯, 針三分, 留十呼.
    主四肢厥逆, 腹脹滿, 數欠, 惡聞人聲, 振寒, 咽中引痛, 口?, 上齒?, ?不嗜食, 腦皮膚痛, 鼻?不止, 傷寒手足厥冷, 汗不出, 赤白痢.

    ?兌: 足大指次指之端, 去爪甲角如?葉. 足陽明胃脈所出爲井金, 胃實瀉之. 《銅人》 針一分, 灸一壯.

                     그림


    主尸厥, 口?氣絶, 狀如中惡, 心腹脹滿, 水腫, 熱病汗不出, 寒?不嗜食, 面腫, 足?寒, 喉?, 上齒?, 惡寒鼻不利, 多驚好臥, 狂欲登高而歌, 棄衣而走, 黃疸, 鼻?, 口歪脣?, 頸種, 膝?腫痛, 循胸, 乳, 氣膺, 伏?, ?外廉, 足?上皆痛, 消穀善飢, 溺黃.

 

0개의 댓글

번호 제목 조회 수
129 八 法 歌 1118
128 八 法 交 會 八 脈 1073
127 八 脈 交 會 歌 1103
126 八 法 交 會 八 穴 歌 1137
125 八 脈 配 八 卦 歌 1073
124 八 穴 配 合 歌 1138
123 刺 法 啓 玄 歌 (五言) 1046
122 八 法 五 處 建 元 日 時 歌 1140
121 八 法 逐 日 干 支 歌 1143
120 八法臨時干支歌 921
119 推定六十甲子日時穴開圖例 1068
118 八脈圖?治症穴 1217
117 八法手訣歌 ≪聚英≫ 1065
116 五臟六腑 1113
115 十四經脈長短尺寸 1072
114 臟腑十二經穴起止歌 1112
113 手太陰經穴主治 1082
112 手太陰肺經穴歌 《醫學入門》 1152
111 手陽明經穴主治 1131
足陽明經穴主治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