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咳論

한닥터 2008.12.08 조회 수 2058 추천 수 0
刺咳論
  黃帝問曰: 肺之令人咳, 何也? 岐伯對曰: 五藏六府皆令人咳, 非獨肺也. 帝曰: 願聞其狀? 曰: 皮毛者, 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氣, 邪氣以從其合也. 其寒飮食入胃, 從肺脈上至于肺, 則肺寒; 肺寒則外內合, 邪因而客之, 則爲肺咳. 五藏各以其時受病, 非其時各傳以與之(時謂王月). 人與天地相參, 故五藏各以治時, 感于寒則受病, 微則爲咳, 甚則爲泄, 爲痛. 乘秋則肺先受邪, 乘春則肝先受之, 乘夏則心先受之, 乘至陰則脾先受之, 乘冬則腎先受之. 帝曰: 何以異之? 曰: 肺咳之狀, 咳而喘息有音, 甚則唾血; 心咳之狀, 咳則心痛, 喉中介介如梗狀, 甚則咽腫喉痺; 肝咳之狀, 咳則兩脇下痛, 甚則不可以轉, 轉則兩?下滿; 脾咳之狀, 咳則右脇下痛, 陰陰引肩背, 甚則不可以動, 動則咳劇; 腎咳之狀, 咳則腰背相引而痛, 甚則咳涎.
  帝曰 六府之咳奈何? 安所受病? 曰 五藏之久咳, 乃移于六腑. 脾咳不已, 則胃受之, 胃咳之狀, 咳而嘔, 嘔甚則長蟲出; 肝咳不已, 則膽受之, 膽咳之狀, 咳嘔膽汁; 肺咳不已, 則大腸受之, 大腸咳狀, 咳而遺失; 心咳不已, 則小腸受之, 小腸咳狀, 咳而失氣, 氣與咳俱失; 腎咳不已, 則膀胱受之, 膀胱咳狀, 咳而遺溺; 久咳不已, 則三焦受之, 三焦咳狀, 咳而腹滿, 不欲食飮. 此皆聚于胃, 關于肺, 使人多涕唾, 而面浮腫氣逆也. 帝曰: 治之奈何? 岐伯曰: 治臟者, 治其兪; 治腑者, 治其合; 浮腫者治其經.

0개의 댓글

번호 제목 조회 수
249 艾炷大小 512
248 灸寒熱 578
247 艾灸補瀉 580
246 觀形察色法 581
245 相天時 586
244 壯數多少 588
243 蒸臍治病法 591
242 灸結胸傷寒法 595
241 論色歌 599
240 取灸痔漏法 600
239 《寶鑑》發灸法 600
238 取求心氣法 601
237 手法歌 602
236 洗灸瘡 603
235 灸小腸疝氣穴法 607
234 灸後調攝法 607
233 貼灸瘡 612
232 炷火先後 621
231 灸法 624
230 灸陰毒結胸 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