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案 楊氏

한닥터 2008.12.08 조회 수 631 추천 수 0

醫案楊氏
  乙卯歲, 至建寧?柯山, 母患手臂不擧, 背惡寒而體倦困, 雖盛暑喜穿棉?, 諸醫俱作虛冷治之. 予診其脈沈滑, 此痰在經絡也. 予針肺兪 曲池 三里穴, 是日卽覺身輕水擧, 寒亦不畏, 棉?不復着矣. 後投除濕化痰之劑, 至今康健, 諸疾不發, 若作虛寒, 愈補而痰愈結, 可不愼歟!
  戊午春, 鴻?呂小山, 患結核在臂, 大如?, 不紅不痛. 醫云是腫毒. 予曰: 此是痰核結于皮理膜外, 非藥可愈. 後針手曲池, 行六陰數, 更灸二七壯, 以通其經氣, 不數日卽平妥矣. 若作腫毒, 用以托里之劑, 豈不傷脾胃淸純之氣耶?
  己巳歲夏, 文選李漸庵公祖夫人, 患産後血厥, 兩足忽腫大如股, 甚危急. 徐, 何二堂尊召予視之, 診其脈?而歇止, 此必得之産後惡露未盡, 兼風邪所乘, 陽陰邪正激搏, 是以厥逆, 不知人事, 下體腫痛, 病勢雖危, 針足三陰經, 可以無虞. 果如其言, 針行飯頃而蘇, 腫痛立消矣.
  癸酉秋, 大理李義河翁, 患兩腿痛十余載, 諸藥不能秦效. 相公推予治之, 診其脈滑浮, 風濕入于筋骨, 豈藥力能愈, 須針可?. 卽取風市 陰市等穴針之. 官至工部尙書, 病不再發.
  甲戌夏, 員外熊可山公, 患痢兼吐血不止, 身熱咳嗽, 繞臍一塊痛至死, 脈氣將危絶. 衆醫云: 不可治矣. 工部正郞?月潭公素善, 迎予視其脈雖危絶, 而胸尙暖, 臍中一塊高起如拳大, 是日不宜針刺, 不得已, 急針氣海, 更灸至五十壯而蘇, 其塊卽散, 痛卽止. 後治痢, 痢愈, 治嗽血, 以次調理得?. 次年升職方, 公問其故. 予曰: 病有標本, 治有緩急, 若拘于日忌, 而不針氣海, 則塊何由而散? 塊旣消散, 則氣得以疏通, 而痛止脈復矣. 正所謂急則治標之意也. 公體雖安, 飮食後不可多怒氣, 以保和其本; 否則正氣乖而肝氣盛, 致脾土受克, 可計日而復矣.
  辛未夏, 刑部王念?公, 患咽?之疾, 似有核上下于其間, 此疾在肺膈, 豈藥餌所能愈. 東皐徐公推予針之, 取?中 氣海, 下取三里二穴, 更灸數十壯, 徐徐調之而?. 東皐名醫也, 且才高識博, 非不能療, 卽東垣治婦人傷寒, 熱入血室, 非針莫愈, 必俟夫善刺者, 刺期門而愈. 東皐之心, 卽東垣心也, 而其德可幷稱焉. 視今之嫉賢?能者, 爲何如哉? 然?匪斯今, 疇昔然矣. 予曾往磁洲, 道經湯陰伏道路旁, 有先師扁鵲墓焉, 下馬拜之. 問其故. 曰: 鵲乃河間人也. 針術擅天下, 被秦醫令李●刺死于道路之旁, 故名曰伏道, 實可嘆也. 有傳可考.
  戊辰歲, 給事楊後山公祖乃郞, 患疳疾, 藥日服而人日瘦 . 同科鄭湘溪公, 迎予治之. 予曰: 此子形羸, 雖是疳症, 而腹內有積塊, 附于脾胃之旁, 若徒治其疳, 而不治其塊, 是不求其本, 而?其末矣. 治之之法, 宜先取章門灸針, 消散積塊, 後次第理治脾胃, 是小人己除, 而君子得行其道于天下矣. 果如其言, 而針塊中, 灸章門, 再以蟾?丸藥兼用之, 形體漸盛, 疳疾俱?.
  壬申歲, 四川陳相公長孫, 患胸前突起, 此異疾也. 人皆曰: 此非藥力所能愈. 錢誠翁堂尊, 推予治之, 予曰: 此乃痰結肺經, 而不能疏散, 久而愈高, 必早針兪府, ?中, 後擇日針, 行六陰之數, 更灸五壯, 令貼膏, 痰出而平. 乃翁編修公甚悅之.
  辛未, 武選王會泉公幷夫人, 患危異之疾, 半月不飮食, 目閉不開久矣. 六脈似有如無, 此疾非針不勞. 同寅諸公, 推予卽針之, 但人神所忌, 如之何? 若待吉日良時, 則淪于鬼?矣. 不得己, 卽針內關二穴, 目卽開, 而卽能食米飮, 徐以乳汁調理而愈. 同寅諸君, 問此何疾也? 予曰: 天地之氣, 常則安, 變則病, 況人?天地之氣, 五運迭侵于外, 七情交戰于中, 是以聖人嗇氣, 如持至寶, 庸人妄爲, 而傷太和, 此軒岐所以論諸痛皆生于氣, 百病皆生于氣, 遂有九竅不同之論也. 而子和公亦嘗論之詳矣. 然氣本一也, 因所觸而爲九, 怒, 喜, 悲, 恐, 寒, 熱, ?, 思, 勞也. 蓋努氣逆甚, 則嘔血及?泄, 故氣逆上矣. 怒則陽氣逆上, 而肝木乘脾, 故甚嘔血及?泄也. 喜則氣和志達, 營衛通和. 故氣緩矣. 悲悲則心系急, 肺布葉擧, 而上焦不通, 營衛不散, 熱氣在中, 故氣消矣. 恐則精神上, 則上焦閉, 閉則氣逆, 逆則下焦脹, 故氣不行矣. 寒則?理閉, 氣不行, 故氣收矣. 熱則?理開, 營衛通, 汗大泄, 故氣泄. ?則心無所倚, 神無所歸, 慮無

所定 故氣亂矣 勞則喘息汗出 內外皆越 故氣耗矣 思則心有所存 神有所歸 正氣流而不行 故氣結矣
 抑嘗考其爲病之詳 變化多端 如怒氣所致 爲嘔血 爲?泄 爲煎厥 爲薄厥 爲陽厥 爲胸滿痛 食則氣逆而不下 爲喘渴煩心 爲肥氣 爲目暴盲 耳暴閉 筋緩 發于外爲癰疽也 喜氣所致 爲笑不休 爲毛髮焦 爲肉病 爲陽氣不收 甚則爲狂也 爲陰縮 爲筋攣 爲肌? 爲脈? 男爲數弱 女爲血崩 爲酸鼻辛? 爲目昏 爲少氣不能息 爲泣 爲臂麻也 恐氣所致 爲破#脫肉 爲骨酸?厥 爲暴下淸水 爲面熱膚急 爲陰? 爲懼而脫?也 驚氣所致 爲潮涎 爲目# 爲癲癎 爲不省人事?? 久則爲??也 勞氣所致 爲?? 爲喘促 爲嗽血 爲腰痛骨萎 爲肺鳴 爲高骨壞 爲陰? 爲唾血 爲暝目 爲耳閉 男爲少精 女爲不月 衰心則潰潰乎若壞 淚淚乎不可上也 思氣所致爲不眠 爲嗜臥 爲昏? 爲中? 三焦閉塞 爲咽?不利 爲膽?嘔苦 爲筋? 爲白淫 爲不嗜食也 寒氣所致 爲上下所出水液澄淸冷 下痢靑白等症也 熱氣所致 爲喘嘔吐酸 暴注下迫等病也
 窺于竊之<內經>治法 但以五行相勝之理 互相爲治 如怒傷肝 肝屬木 怒則氣幷于肝 而脾土受邪 木太過則肝亦自病 喜傷心 心屬火 喜則氣病于心 而肺金受邪 火太過 則心亦自病 悲傷肺 肺屬金 悲則氣幷于肺 而肝木受邪 金太過則肺亦自病 恐傷腎 腎屬水 恐則氣幷于腎 而心火受邪 水太過 則腎亦自病 思傷脾 脾屬土 思則氣幷于脾 而腎受水邪 土太過 則脾亦自病 寒傷形 形屬陰 寒勝熱 則陽受病 寒太過 則陰亦自病矣 熱傷氣 氣屬陽 熱勝寒 則陰受病 熱太過 則陽亦自病矣 凡此數者 更相爲治 故悲可以治怒也 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 喜可以治悲也 以謔浪#狎之言娛之 恐可以治喜也 以遽迫死亡之言怖之 怒可以治思也 以虧辱欺罔之言觸之 思可以治恐也 以慮彼忘此之言脫之 凡此五者 必危詐譎怪 無所不至 然後可以動人耳目 易人視聽 若胸中無才器之人 亦不能用此法也 熱可以治寒 寒可以治熱 逸可以致勞 習可以治驚 經曰 驚者平之 夫驚以其卒然而臨之也 使習見習聞 則不驚矣 如丹溪治女人許婚後 夫經商三年不歸 人不食 困臥如痴 他無所病 但向里床坐 此思氣結也 藥難獨治 得喜可解 不然令其怒 ?激之大怒 而哭之三時 令人解之 擧藥一貼 卽求食矣 盖脾主思 思過則脾氣結而不食 怒屬肝木 木能克土 木氣?發而脾上開矣 又如子和治一婦 久思而不眠 令觸其怒 是夕果困睡 捷于影響 惟勞而氣耗 恐而氣奪者 爲難
治也 又同寅謝公 治婦人喪妹甚悲 而不飮食 令以親家之女陪歡 仍用解鬱之藥 則能飮食 又聞庄公治喜怒之極而病 切脈乃失音症也 令恐懼卽愈 然喜者之人少病 盖其百脈舒和故耳 經云 恐勝喜 可謂得玄關者也 凡此之症 <內經>自有治法 業醫者 廢而不行 何哉? 附錄宜知所從事焉
 己巳歲 尙書王西翁乃愛 頸項患核腫痛 藥不愈 招余問其故? 曰 頸項之疾 自有各經原絡井輸會合之處 取其原穴以刺之 後果刺 隨針而愈 更灸數壯 永不見發 大抵頸項 乃橫肉之地 經脈會聚之所 凡有核腫 非吉兆也 若不究其根 以灸刺之 則流竄之勢 理所必致矣 患者愼之
u戊寅冬 張相公長孫 患瀉痢半載 諸藥不效 相公命予治之 曰 昔翰林時 患?腹之疾 不能飮食 諸藥不效 灸中脘 章門則飮食 其針灸之神如此 今長孫患瀉痢 不能進食 可針灸乎? 予對曰 瀉痢日久 ?貌已變 須元氣稍復 擇日針灸可也 華嶺公子云 事已危篤矣 望則治之 不俟再擇日期 卽針灸中脘 章門 果能飮食
 丁丑夏 錦衣張少泉公夫人 患癎症二十餘載 曾經醫數十 俱未驗 來告予 診其脈 知病入經絡 故手足牽引 眼目黑? 入心則?叫 須依理取穴 方保得? 張公善書而知醫 非常人也 悉聽予言 取鳩尾 中脘 快其脾胃 取肩隅 曲池等穴 理氣經絡 疏其痰氣 使氣血流通 而癎自定矣 次日則平妥 然後以法制和痰健脾之藥 每日與服
 戊辰歲 吏部觀政李##公 胃旁一?塊如復杯 形體羸瘦 藥勿愈 予視之曰 槪有形于內 豈藥力所能除 필針灸可所 詳取塊中 用以盤針之法 更灸食瘡 中脘穴而愈 ##公問曰 人之生? 與?癖 積聚 ?痂是如何 曰 ?者否也 如<易>所謂天地不交之否 內柔外剛 萬物不痛之意也 物不可以終否 故?久則成脹滿 而莫能療焉 ?癖者 懸絶隱僻 又玄妙莫測之名也 積者迹也 挾痰血以成形迹亦鬱積至久之謂? 聚者緖也 依元氣爲端緖 亦聚散不常之意云 ?者徵也 又精也 以其有所徵驗 及久而成精粹也 痂者假也 又迦也 以其假借氣血成形 及歷年迦遠之謂也 大抵?與?癖 乃胸膈之候 積與聚 爲腹內之疾 其爲上 中二焦之病 故多見于男子 其?與痂 獨見于臍下 是爲下焦之候 故常見于婦人 大凡腹中有塊 不問男婦積聚 ?痂 俱爲惡症 切勿視爲尋常 初期而不求早治 若待?疾脹滿 已成胸腹鼓急 雖扁鵲復生 亦莫能救其萬一 有斯疾者 可不懼乎 李公深以爲然
 戊辰歲 戶部王縉嚴公乃第 患心癎疾數載矣 徐堂翁召予視之 須行人八法開闔方可 公如其言 而刺照海 列缺 灸心輸等血 其針待氣至 乃行生成之數而愈 凡治此症 須分五癎 此券全載之詳矣 0玆不悉錄
 壬申歲 代尹夏梅源公 行次之蛾眉嚴寓 患傷寒 患傷寒 同寅諸公 迎視六脈微細 陽症得陰脈 經云 陽脈見于陰經 其生也可知 陰脈見于陽經 其死也可許 予居玉河坊 正値考續 不暇往返之勞 若辭而不治 此公在遠方客? 且#政淸苦 予甚惻之 先與柴胡加減之劑 少效 其脈尙未合症 予竭精?思 又易別藥 更針內關 六脈轉陽矣 遂次第進以湯散而愈 後轉升戶部 今爲正郞
 壬戌歲 吏部許敬嚴公 寓靈濟宮 患腰痛之甚 同鄕?龍山公推予視之 診其脈 尺部沈數有力 然男者척脈固宜沈實 但帶數有力 是濕熱所致 有餘之疾也 醫作不足治之 則非矣 性畏針 遂以手指于腎輸穴行補瀉之法 痛稍減 空心再與諸濕行氣之劑 一服而安 公曰 手法代針 已嘗痛減 何乃再服?利之藥乎? 予曰 針能劫病 公性畏針 故不得已 而用手指之法 豈能驅除其病根 不過暫減其痛而已 若欲全可 須針腎輸穴 今旣不針 是用?利之劑也 豈不聞前賢云 腰乃腎之腑 一身之大關節 脈針數者 多是濕熱壅滯 須宜?利之 不可用補劑 今人不分虛實 一槪誤用 多致綿리 痛疼不休(出玉機中) 大抵喜補惡攻 人之恒情也 邪濕去而新血生 此非攻中有補存焉者乎?
 壬申歲 行人虞紹東翁 患膈氣之疾 形體羸瘦 藥餌難愈 召予視之 六脈沈澁 須取?中 以調和其膈 再取氣海 以保養其源 以元氣充實 脈息自盛矣 後擇時針上穴 行六陰之數 下穴行九陽之數 各灸七壯 遂全愈 今任揚州付太守 庚辰過揚 復睹形體豊厚
 壬申夏 戶部尙書王疏翁 患痰火熾盛 手臂難伸 予見形體强壯 若是濕痰流注經絡之中 針肩隅 疏通手太陰經與手陽明經之濕痰 復灸肺輸穴 以理其本 則痰氣可淸 而手臂能擧矣 至吏部尙書 形體益壯
 辛未歲 漸撫郭黃崖公祖 患大便下血 愈而復作 문기치질之由? 予對曰 心生血 而肝藏之 칙脾爲之痛 <內經>云 飮食自倍 腸胃乃傷 腸癖而下血 是皆前聖之言而可考者 須不知腸胃本無血 多是痔疾 隱于肛門之內 惑因飮食過傷 惑因勞欲怒氣 觸動痔竅 血隨大便而出 先賢雖有遠血 近血之殊 而實無心 肺 大腸之分 又有所謂氣虛腸薄 自榮衛?入者 所感不同 須救其根 于長强穴針二分 灸七壯 內痔一消而血不出 但時値公? 不暇于針灸 逾數載 升工部尙書 前疾大作 始知有痔隱于肛門之內 以法調之愈 至己卯復會于汶上云 不發矣 是歲公子?川公長愛 忽患驚風 勢甚危篤 灸中? 印堂 合谷等穴 各數十壯 方作聲 若依古法而止灸三五壯 豈能得愈? 是當量其病勢之輕重而已
 己卯歲 因磁州一同鄕 欠俸資주往取 道經臨洛關 會?知宋?副公 云昨年長子得一?疾 近因下第抑鬱 疾轉可增 諸藥不效 如之奈何? 予答曰 卽刻可愈 予卽針章門等穴 飮食漸進 形體淸爽 而腹塊則消矣 歡洽數日 偕親友送至呂洞兵度戶生祠 不忍分訣而別
 庚辰夏 工部郞許鴻宇公 患兩腿風 日夜痛不能之 臥床月餘 ?源局王公 乃其屬官 力存予治之 時名醫諸公 堅執不從 許公疑而言曰 兩腿及足 無處不痛 豈一二針所能愈? 予曰 治病必求其本 得其本穴會歸之處 痛可立而止 痛止卽步履 旬日之內 必能進部 此公明爽 獨聽予言 針環躁 絶骨 隨針而愈 不過旬日 果進部 人皆駭異 假使當時不信王公之言 而聽旁人之語 則藥力豈能及哉 是惟在乎信之篤而已 信之篤 是以獲其效也
 己巳歲 張相公得肛門忽腫之疾 戎政王西翁 推予診視 命之曰 元老之疾 非常人比 宜精思?力調治 以副吾望 予喝 診右寸浮數 是肺金受風熱 移于大腸之中 然肛門又居下之地 而飮食糟粕 流至于此 若無七情四氣所干 則潤澤而下 惑濕熱內蘊 邪氣所加 則壅滯而作腫痛 予制以加減搜風順氣之劑一罐 倍加酒蒸大黃 借酒力上升 蕩漕邪熱 加麻仁潤燥 枳殼寬腸 防風 獨活驅除風熱 當歸淸熱養血 枯芩以淸肺與大腸 共制成丸 服漸淸安
 隆慶二年 四月初四日 奉旨傳與聖濟殿 着醫去看徐閣老病 欽此 臣等謹欽遵 前至徐閣老秋家 診得六脈數大 積熱積痰 脾胃虛弱 飮食減少 宜用淸熱健脾化痰湯 醫治 黃芩 白朮 貝母 橘紅 茯笭 香附 芍藥 桔梗 川芎 前胡 檳? 甘草 水二鍾 薑一片 煎至一鍾 不拘時服 藥對症 則愈
 乙亥歲 通州李戶侯夫人 患怪病 予用孫眞人治邪十三針之法 精神復舊 以見十三針之有驗也
 己巳歲 尙書毛介川翁 患肝脾虛弱 時常瀉痢 肢略浮腫 問于予曰 時常泄瀉 多係濕熱 夫人之一身 心生血 肝藏之 而脾爲之統 脾得其統 則運化有常 水穀通調 固無所爲濕 亦無所爲熱也 夫唯精元之氣 旣不能保之于平時 而五味之養 于不節之于將來 斯精血俱耗 而脾無所統矣 脾實所統 則運化通調 將何以爲職? 欲求其無瀉 不可得也 然則何以爲之濕熱? 盖運化通調 則失其職 則水穀不分 濕鬱于內 而爲熱矣 由是便血稠粘 里裏急後重, 瀉不濁瀉, 而又兼之以痢焉, 皆坐此也. 其治之法, 宜蕩滌其濕, 然後分利, 斯脾胃得統, 而其症安矣. 否則土不能制水, 泛濫盈溢, 浸於四肢, 變而爲氣者有之, 信其言, 調理而癒.
己卯歲, 行人張精宸公夫人, 崩不止, 身熱骨痛, 煩躁病篤, 召予診, 得六脈數而止, 必是外感, 誤用凉藥, 與羌活湯熱退, 餘疾漸可. 但元氣難復, 後灸膏?, 三里而癒. 凡醫之用藥, 順?脈理, 若外感誤作內傷, 實實虛虛, 損不足而益有餘, 其不夭滅人生也, 幾希?

辛酉, 夏中貴患??, 不能動履, 有醫何鶴松, 久治未癒. 召予視, 曰 : 此疾一針可癒. 鶴松?去. 予遂針環跳穴, 果卽能履. 夏厚贈. 予受之, 逾數載又?矣, 復來召予, 因侍禁廷, 不暇卽往, 遂受鶴反間以致忿, 視昔之刺鵲於伏道者, 爲何如?

己巳歲, 蔡都尉長子碧川公, 患痰火, 藥餌不癒. 辱錢誠齋堂翁, ?予治之. 予針肺兪等穴癒. 後其女患風癎甚急, 其乃郞秀山·乃?張少泉, 邀予治之. 乃針內關而甦, 以禮厚贈, 予固辭不受. 遂以女聘豚兒楊承禎焉.

庚辰歲過揚, 大尹黃縝庵公, 昔在京朝夕相與, 情誼甚篤, 進竭留疑, 不忍分袂, 言及三郞患面部疾, 數載不癒, 甚憂之. 昨焚香卜靈棋課曰 ; 兀兀塵埃待時, 幽?寂寞有誰知, 運逢寶劍人相顧, 利遂名成總有期. 與識者解曰 : 寶者珍貴之物, 劍者鋒利之物, 必逢珍貴之人, 可癒. 今承相顧, 知公善針, 疾癒有期矣. 予針居?, 合谷等穴, 更灸三里, 徐徐調之而癒. 時工匠刊書, 多辱蟹米之助.

甲戌歲, 觀政田春野公乃翁, 患脾胃之疾, 養病天壇, 至?宅數里, 春野公每請必親至, 竭力盡孝. 予感其誠, 不憚其遠, 出朝必趨視. 告曰 : 脾胃乃一身之根?, 五行之成基, 萬物之父母, 安可不由其至健至順哉? 苟不至健至順, 則??之咎必致矣. 然公之疾, 非一朝所致, 但脾喜甘燥, 而惡苦濕, 藥熱則消於肌肉, 藥寒則減於飮食, 醫治久不獲當, 莫若早灸中脘, 食倉穴. ?然從之, 每穴各灸九壯, 更針行九陽之數, 瘡發漸癒, 春野公今任兵科給事中, 乃翁, 乃弟, 俱登科而盛壯.

庚辰歲, 道經揚州, 御史桑南皐公夫人, 七旬餘, 發熱, 頭眩, 目?, 手攣, 食少, 公子迎予. 診得人迎浮而關帶弦, 見症雖多, 今宜淸熱爲先, 以天麻, ?蠶爲君, 升麻, 知母爲臣, 蔓荊, 甘草等爲使佐, 服至三帖, 熱退身?, 飮食漸進, 餘症亦減, 次日複診, 六脈平均. 昆玉喜曰 : 發熱數月, 醫不見效. 昨方製服一帖, 熱退食進, 何耶? 予曰 : 醫者意也, 得其意, 斯握醫之要樞矣. 昔司馬嘗稱扁鵲隨俗爲變, 及述其論齊桓侯疾, 語多近道, 皆以其意通之耳. 昨脈浮弦, 疑是過用養血補脾之劑, 閉塞火邪, 久則流溢於太陽膀胱經, 起至陰, 終睛明, 故目?頭眩 : 支走三焦經, 故手攣也. 少南, 少玄公與縝庵公姻聯之好, 予辱故人之託, 精思脈理, 意究病源, 故製立前方, 用以引經之劑, 其熱速退. 熱退, 脾陰漸長, 而榮血自生, 餘症亦因之除矣. 二公曰 : 然.

 

0개의 댓글

번호 제목 조회 수
229 認筋法歌 644
228 論色歌 599
227 觀形察色法 581
226 手法歌 602
225 保?神術 《按摩經》 661
醫案 楊氏 631
223 灸後調攝法 607
222 洗灸瘡 603
221 貼灸瘡 612
220 灸瘡要法 632
219 灸寒熱 578
218 炷火先後 621
217 灸法 624
216 壯數多少 588
215 點艾火 666
214 艾炷大小 512
213 艾灸補瀉 580
212 艾葉 627
211 《寶鑑》發灸法 600
210 《千金》灸法 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