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陽經穴主治 , 足太陽膀胱經穴歌

한닥터 2008.12.08 조회 수 1072 추천 수 0

足太陽經穴主治

 《內經》曰: 膀胱者,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氣化則能出矣. 又曰: 膀胱爲黑臟.
 諸書辯膀胱不一, 有云: 有上口, 無下口; 有云: 上下皆有口; 或云: 有小竅注泄, 皆非也. 惟有下竅以出溺, 上皆由泌別?入膀胱, 其所以入也 出也, 由於氣之施也. 在上之氣不施, 則注入大腸而爲泄; 在下之氣不施, 則急脹??, 苦不出而爲淋.

 足太陽膀胱經穴歌

 足太陽經六十七, 睛明目內紅肉臟, ?竹  眉衝與曲差 , 五處上寸半承光, 通天  絡却  玉枕 昻, 天柱後際大筋外, 大?背部第二行, 風門  肺兪 厥陰四, 心兪  督兪  膈兪强, 肝 膽 脾 胃俱埃次, 三焦  腎 氣海 大腸, 關元 小腸到膀胱, 中?白環仔細量, 自從大?至白環, 各各節外寸半長. 上? 次?中復下, 一空二空腰?當, 會陽陰尾骨外取, 附分挾脊第三行, 魄戶 膏?與神堂, ?? 膈關 魂門九, 陽綱 意舍仍胃倉, ?門 志室 胞?續, 二十椎下秩邊場. 承扶臀橫紋中央, 殷門 浮?到委陽, 委中 合陽 承筋是, 承山 飛揚?附陽, 崑崙 僕參連申脈, 金門 京骨 束骨忙, 通谷 至陰小指旁(一百三十四穴).
 此一經起於睛明, 終於至陰, 取至陰 通谷 束骨 京骨 崑崙 委中, 與井榮兪原經合也.
 脈起目內?, 上額交顚上; 其支者, 從顚至耳上角; 其直行者, 從顚入絡腦, 環出別下項, 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 入循?, 絡腎屬膀胱; 其支別者, 從腰中下貫臀, 入?中; 其支別者, 從膊內左右別, 下貫胛, 挾脊內, 過?樞, 循?外後廉, 下合?中, 以下貫?內, 出外?之後, 循京骨至小指外側端. 多血少氣, 申時氣血注此.
 壬水之腑, 脈居左寸是. 膀胱實則脈實, 病胞轉不得小便, 苦煩滿難於俯仰, 藥用寒凉通利竅, 石膏梔子密同煎. 虛則脈虛, 腸痛引腰難屈伸, 脚筋緊急耳重聽, 補磁石五味黃?, 配?朮石英杜仲. 大腑熱蒸臟內?, 木通生地黃芩; 小便不利莖中痛, ??茯?通草. 腎大如斗, 靑支?核小茴香; 胞轉如塞, 葵子滑石寒水石. 冷熱?可利便難, 屈身導能和腰痛. 風熱相乘, 囊腫服三百而立消; 蟲蟻吹着, 陽將敷蟬?而卽散. 羌活藁本行於上, 黃柏法制走於下. 補用橘核益智仁, 瀉須滑石車前子. 加茴香烏藥能溫, 添黃柏生地淸凉也.

 考正穴法
 睛明(一名淚孔): 目內?. 《明堂》云: 內?頭外一分, 宛宛中. 手足太陽 足陽明 陰? 陽?五脈之會. 針一分半, 留三呼. 雀目者, 可久留針, 然後速出針. 禁灸.
 主目遠視不明, 惡風淚出, 憎寒頭痛, 目眩內?赤痛, ??無見, ??, 淫膚白?, 大?攀睛努肉, 浸睛雀目, 瞳子生?, 小兒疳眼, 大小氣眼冷淚.
 按東垣曰: 刺太陽 陽明出血, 則目愈明. 蓋此經多血少氣, 故目?與赤痛從內?起者, 刺睛明 ?竹, 以宣泄太陽之熱. 然睛明刺一分半, ?竹刺一分三分, 爲適淺深之宜. 今醫家刺?竹, 臥針直?睛明, 不補不瀉, 而又久留針, 非古人意也.
 ?竹(一名始光, 一名員枉, 一名光明): 兩眉頭陷中. 《素注》針二分, 留六呼, 灸三壯. 《銅人》禁灸, 針一分, 留三呼, 瀉三吸, 徐徐出?. 宜以細三稜針刺之, 宜泄熱氣, 三度刺, 目大明. 《明堂》宜細三稜針三分, 出血, 灸一壯.
 主目??, 視物不明, 淚出目眩, 瞳子?, 目?, 眼中]赤痛及瞼?動不得臥, 頰痛, 面痛, 屍厥癲邪, 神狂鬼魅, 風眩, ?.
 眉衝: 直眉頭上神庭 曲差之間. 針三分, 禁灸.
 主五癎, 頭痛, 鼻塞.
 曲差: 神庭旁一寸五分, 入髮際. 《銅人》針二分, 灸三壯.
 主目不明, ??, 鼻塞, 鼻瘡, 心煩滿, 汗不出, 頭頂痛, 項腫, 身體煩熱.
 五處: 俠上星旁一寸五分. 《銅人》針三分, 留七呼, 灸三壯. 《明堂》灸五莊.
 主脊强半折, ??癲疾, 頭風熱, 目眩, 目不明, 目上戴不識人.
 承光: 五處後一寸五分. 《銅人》針三分, 禁灸.
 主風眩頭痛, 嘔吐心煩, 鼻塞不聞香臭, 口?, 鼻多淸涕, 目生白?.
 通天: 承光後一寸五分. 《銅人》針三分, 留七呼, 灸三壯.
 主頸項轉側難, ?氣, 鼻?, 鼻瘡, 鼻塞, 鼻多淸涕, 頭旋, 屍厥, 口?, 喘息, 頭重, 暫起??, ?瘤.
 絡却(一名强陽, 一名腦蓋): 通天後一寸五分. 《素注》刺三分, 留五呼. 《銅人》灸三壯.
 主頭旋耳鳴, 狂走??, 恍惚不休, 腹脹, 靑盲內障, 目無所見.
 玉枕: 絡却後一寸五分, 俠腦戶旁一寸三分, 起肉枕骨上, 入髮際二寸. 《銅人》灸三壯, 針三分, 留三呼.
 主目痛如脫, 不能遠視, 內連系急, 頭風痛不可忍, 鼻塞不聞.
 天柱: 俠項後髮際, 大筋外廉陷中. 《銅人》針五分, 得氣卽瀉. 《明堂》針二分, 留三呼, 瀉五吸. 灸不及針. 日七壯至百壯, 《下經》灸三壯. 《素注》針二分, 留六呼.
 主足不任身體, 肩背痛欲折, 目瞑視, 頭旋腦痛, 頭風, 鼻不知香臭, 腦重如脫, 頂如拔, 項强不可回顧.
 大?: 項後第一椎下, 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陷中, 正坐取之. 督脈別絡, 手足太陽 少陽之會. 《難經》曰: 骨會大?. 疏曰: 骨病治此. 袁氏曰: 肩能負重, 以骨會大?也. 《銅人》針五分, 灸七壯. 《明堂》禁灸. 《下經》《素注》針三分, 留七呼, 灸七壯. 《資生》云: 非大急不灸.
 主膝痛不可屈伸, 傷寒汗不出, 腰脊痛, 胸中鬱鬱, 熱甚不已, 頭風振寒, 項强不可俯仰, ??, 頭旋, 怒氣咳嗽, 身熱目眩, 腹痛, ??不能久立, 煩滿裏急, 身不安, 筋攣癲疾, 身?急大.
 東垣曰: 五藏氣亂, 在於頭, 取之天柱 大?, 不補不瀉, 以導氣而已.
 風門(一名熱府):二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 正坐取之. 《銅人》針五分, 《素注》針三分, 留七呼. 《明堂》灸五莊. 若頻刺, 泄諸陽熱氣, 背泳不發癰疽, 灸五莊.
 主發背癰疽, 身熱, 上氣喘氣, 咳逆胸背痛, 風勞嘔吐, 多?, 鼻?出淸涕, 傷寒頭項强, 目眩, 胸中熱, 臥不安.
 肺兪: 第三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 《千金》對乳引繩度之., 甄權以搭手, 左取右, 右取左, 當中指末是, 正坐取之.《甲乙》 針三分, 留七呼, 得氣卽瀉. 甄權灸百壯.《明下》灸三壯.《素問》 刺中肺三日死, 其動爲咳.
   主?氣, 黃疸, ??, 口舌乾, 勞熱上氣. 腰脊强痛, 寒熱喘滿, 虛煩, 傳尸骨蒸, 肺?咳嗽, 肉痛皮痒, 嘔吐, 支滿不嗜食, 狂走欲自殺, 背?, 肺中風, 偃臥, 胸滿短氣. ?悶汗出, 百毒病, 食後吐水, 小兒龜背.
 仲景曰 : 太陽與少陽幷病, 頭項强痛或眩冒, 時如結胸, 心下?硬者, 當刺太陽肺兪, 肝兪.
    厥陰兪(一名厥兪) : 四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 正坐取之. 《銅人》針三分, 灸七壯.
   主咳逆牙痛, 心痛, 胸滿嘔吐, 留結煩悶.
    或曰: 臟腑皆有兪在背, 獨心包絡無兪, 何也?  曰: 厥陰兪卽心包絡兪也.
   心兪 : 五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 正坐取之. 《銅人》針三分, 留七呼, 得氣卽瀉, 不可灸.《明堂》灸三壯.《資生》云: 刺中心一日死, 其動爲噫, 豈可妄針. 《千金》言 中風心急, 灸心兪百壯, 當權其緩急可也.
   主偏風半身不遂, 心氣亂恍惚, 心中風, 偃臥不得傾側, 汗出脣赤, 狂走發癎, 語悲泣, 心胸悶亂, 咳吐血, 黃疸, 鼻?, 目?目昏 ,嘔吐不下食 ,健忘, 小兒心氣不足, 數世不語.
   督兪: 六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 正坐取之. 灸三壯.
   主寒熱心痛, 腹痛, 雷鳴氣逆.
隔격                膈兪: 七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 正坐取之. 《難經》曰 血會膈兪. 疏曰 血病治此. 蓋上則心兪, 心生血 ,下則肝兪, 肝藏血. 故膈兪爲血會. 又足太陽多血, 血乃水之象也.《銅人》 針三分, 留七呼, 灸三壯. 《素問》 刺中膈,,爲傷中, 氣病難愈, 不過一世必死.
   主心痛, 主痺, 吐食?胃, 骨蒸, 四肢怠惰, 嗜臥, ?癖, 咳逆, 嘔吐, 膈胃寒痰, 食飮不下, 熱病汗不出, 身重常溫, 不能食, 食則心痛, 身痛腫脹, 脇腹滿, 自汗盜汗.
   肝兪: 九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 正坐取之. 經曰 東風傷于春, 病在肝.《銅人》 針三分, 留六呼, 灸三壯. 《明堂》 灸七壯. 《素問》 刺中肝五日死, 其動爲欠,

  主多怒, 黃疸, 鼻酸, 熱病後目??出, 目?, 氣短咳血, 目上視, 咳逆, 口乾, 寒疝, 筋寒, 熱脛 筋急相引, 轉筋入腹將死.
  《千金》云: 咳引兩脇急痛不得息, 轉側難, ?肋下與脊相引而反折, 目載上, 目眩循眉頭, 驚狂, ??, 起則目?? 生白?, 咳引胸中痛, 寒疝小腹痛, 唾血短氣, 熱病差後, 食五辛目?, 肝中風, 踞坐不得低頭, 繞兩目連額上色微靑. 積聚?痛.
   膽兪: 十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 , 正坐取之. 《銅人》 針五分, 留七呼, 灸三壯. 《明堂》 針三分. 《下經》 灸五壯. 《素問》 刺中膽一日半死, 其動爲嘔.
  主頭痛, 振寒汗不出, 腋下腫脹, 口苦舌乾, 咽痛乾嘔吐, 骨蒸勞熱食不下, 目黃.
  按《資生經》所載, 崔知悌平取四花穴, 上二穴是膈兪, 下二穴是膽兪,  四穴主血, 故取此以治勞?. 後世誤以四花爲斜取. 非也.
   脾兪: 十一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 正坐取之. 《銅人》 針三分, 留七呼,  灸三壯. 《明堂》 灸五壯. 《素問》 刺中脾十日死, 其動爲呑.
 主腹脹, 引胸背痛 ,多食身瘦, ?癖積聚, 脇下滿, 泄利, 痰?寒熱, 水腫氣脹引脊痛, 黃疸, 善欠, 不起息.
   胃兪 : 十二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  正坐取之. 《銅人》 針三分, 留七呼, 灸隨年爲壯. 《明堂》灸三壯. 《下經》灸七壯.
  主?亂 胃寒, 腹脹而鳴, ?胃嘔吐, 不嗜食, 多食羸瘦, 目不明, 腹痛, 胸脇支滿, 脊痛筋攣, 小兒羸瘦, 不生肌膚. 
 東垣曰: 中濕者, 治在胃兪.
三     서           三焦兪 : 十三椎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 正坐取之. 《銅人》 針五分, 留七呼, 灸三壯. 《明堂》針三分, 灸五壯, 主臟腑積聚, 脹滿羸瘦, 不能飮食, 傷寒頭痛, 飮食吐逆, 肩背急, 腰脊强不得俯仰, 水穀不化, 泄注下利, 腹脹腸鳴, 目眩頭痛.
   腎兪: 十四椎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 前與臍平, 正坐取之.《銅人》 針三分, 留七呼, 灸以年爲壯. 《明堂》 灸三壯. 《素問》 刺中腎六日死, 氣動爲?.  
  主虛勞羸瘦 ,耳聾腎虛, 水臟久冷, 心腹?滿脹急, 兩脇滿引小腹急痛, 脹熱, 小便淋, 目視?? 少氣 ,溺血, 小便濁, 出精夢泄, 腎中風, 踞坐而腰痛, 消渴, 五勞七傷, 虛憊, 脚膝拘急, 腰寒如氷, 頭重身熱, 振慄, 食多羸瘦, 面黃黑, 腸鳴, 膝中四肢淫?, 洞泄食不化, 身腫如水, 女人積冷氣成勞, 乘經交接羸瘦, 寒熱往來.
   氣海兪: 十五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 針三分, 灸五壯.
  主腰痛痔漏.
   大腸兪: 十六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 伏而取之. 《銅人》 針三分, 留六呼, 灸三壯.
 主脊强不得俯仰, 腰痛, 腹中氣脹, 繞臍切痛, 多食身瘦, 腸鳴 ,大小便不利, 洞泄食不化, 小腹絞痛.
 東垣云 中燥治在大腸兪.
   關元兪: 十七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 伏而取之.
 主風勞腰痛, 泄利, 虛脹, 小便難, 婦人?聚諸疾.
   小腸兪: 十八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 伏而取之. 《銅人》 針三分, 留六呼, 灸三壯.
  主膀胱, 三焦津津진             液少, 大小腸寒熱, 小便赤不利 , 淋瀝遺尿,  小腹脹痛, ?痛, 泄利膿血, 五色赤痢下重, 腫痛, 脚腫, 五? ,頭痛, 虛乏消渴, 口乾不可忍 ,婦人帶下.
  膀胱兪: 十九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 伏而取之. 《銅人》 針三分, 留六呼, 灸三壯. 《明堂》 灸七壯.
 主風勞脊急强, 小便赤黃,  遺溺, 陰生瘡 , 少氣, 脛寒拘急, 不得屈伸,  腹滿, 大便寒, 泄利腹痛, 脚膝無力女子?聚.
中주             중             中?兪 (一名脊內兪) : 二十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  俠脊伸起肉, 伏而取之. 《銅人》
 針三分, 留十呼, 灸三壯. 《明堂》 云 腰痛脇脊裏痛, 上下按之應者. 從項至此穴痛, 皆宜灸.
 主腎虛消渴, 腰脊强不得俯仰, 腸冷赤白痢, 疝痛, 汗不出, 腹脹脇痛.
  白배       白環兪: 二十一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 伏而取之. 一云 挺伏地, 端身, 兩手相重支額, 縱
 息令皮膚俱緩, 乃取其穴. 《素注》針五分, 得氣則先瀉, 瀉訖多補之, 不宜灸. 《明堂》云灸三壯.
 主手足不仁, 腰脊痛, 疝痛, 大小便不利, 腰?痛, 脚膝不遂,  溫?, 腰脊冷痛 , 不得久臥,  勞損虛風, 腰背不便, 筋攣臂縮, 虛熱閉塞.
   上?: 第一空腰?下一寸, 俠脊陷中, 足太陽, 少陽之絡. 《銅人》 針三分, 灸七壯.
 主大小便不利, 嘔逆, 膝冷痛, 鼻?, 寒熱?, 陰挺出, 婦人白瀝, 絶嗣.
 大理趙卿患偏風 ,不能起?, 甄權針上?, 還跳, 陽陵泉, 巨墟下廉, 卽能起?.
 八?總治腰痛
   次?: 第二空俠脊陷中. 《銅人》 針三分, 灸七壯.

 

 


主주    主小便赤淋, 腰痛不得轉搖, 急引陰器痛不可忍,  腰以下至足不仁, 背?汗, 小便赤, 心下堅脹, 疝氣下墜, 足淸氣痛, 腸鳴注瀉, 偏風, 婦人赤白帶下.
   中?: 三空俠脊陷中, 足厥陰 ,少陽所結之會. 《銅人》 針二分, 留十呼, 灸三壯.
 主大小便不利, 腹脹下利, 五勞七傷六極, 大便難, 小便淋瀝, ?泄, 婦人絶子帶下, 月事不調.
  下?: 四空俠脊陷中.《銅人》 針二分, 留十呼, 灸三壯.
  主大小便不利,  腸鳴注瀉,  寒濕內傷, 大便下血, 腰不得轉, 痛引卵, 女子下蒼汁不禁, 中痛引小腹急痛.
  會陽 (一名利機) : 陰尾尻骨兩傍.《 銅人》 針八分, 灸五壯.
 主腹寒, 熱氣冷氣, 泄瀉, 腸癖下血, 陽氣虛乏, 陰寒濕, 久痔.
  附分: 二椎下附項內廉, 兩旁相去脊各三寸, 正坐取之. 手足太陽之會. 《銅人》 針三分. 《素注》 刺八分, 灸五壯.
 主?不仁, 肩背拘急, 風冷客于?理, 頸痛不得回顧
  魄戶: 直附分下, 三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三寸, 正坐取之. 《銅人》 針五分, 得氣卽瀉, 又宜久留針, 日灸七壯至百壯. 《素注》 五壯.
 主背膊痛, 虛勞肺?, 三尸走?, 項强急不得回顧, 喘息咳逆, 嘔吐煩滿.
  膏?兪: 四椎下一分, 五椎上二分, 兩旁相去脊各三寸, 四肋三間, 正坐屈脊 ,伸兩手, 以臂着膝前令端直, 手大指與膝頭齊, 以物支?, 毋令搖動取之.《銅人》 灸百壯, 多至五百壯, 當覺氣下??然似水流之狀, 亦當有所下, 若無停痰宿飮, 則無所下也. 如病人已困, 不能正坐, 當令側臥, 挽上臂, 令取穴灸之. 又當灸臍下氣海 ,丹田 ,關元 ,中極, 四穴中取一穴. 又灸足三里, 以引火氣實下.
  主無所不療. 羸瘦, 虛損, 傳尸骨蒸, 夢中失精, 上氣咳逆, 發狂, 健忘, 痰病.
 《左傳》: 成公十年, 晋候疾病 ,求醫于秦, 秦使醫緩(秦醫名緩)爲之, 未至. 公夢疾爲二竪子曰: 彼良醫也, ?傷我, 焉逃之? 其一曰: 居?之下, 膏之下, 攻之不可, 達之不及 ,藥不至焉, 不可爲也. 公曰: 良醫也, 厚爲之禮而歸之.
 孫思邈曰: 特人拙, 不能得此穴, 所以宿?難遺, 若能用心方便, 求得灸之, 疾無不愈矣.
  按此二穴, 世皆以爲起死回生之妙穴, 殊不知病有淺深, 而醫有難易, 淺者針灸, 可保十全, 深者亦未易爲力, 扁鵲云: 病有六不治. 經云 色脈不順而莫針也. ?, 膈也. 心下爲膏. 又曰 凝者爲脂, 釋者爲膏. 又曰 膏, 連心脂膏也. 人年二旬後, 方可灸此二穴, 仍灸三里二穴, 引火氣下

 

0개의 댓글

번호 제목 조회 수
149 足厥陰經穴主治 , 足厥陰肝經穴歌 1173
148 足少陽經穴主治, 足少陽膽經穴歌 1046
147 手少陽經穴主治, 手少陽三焦經穴歌 1164
146 手厥陰經穴主治 , 手厥陰心包絡穴歌 1067
145 足少陰腎主治 , 足少陰腎經穴歌 914
足太陽經穴主治 , 足太陽膀胱經穴歌 1072
143 手太陽經穴主治 , 手太陽小腸經穴歌 999
142 手少陰經穴主治 , 手少陰心經穴歌 928
141 足太陰經穴主治 , 足太陰脾經穴歌 997
140 足陽明經穴主治 1107
139 手陽明經穴主治 1131
138 手太陰肺經穴歌 《醫學入門》 1152
137 手太陰經穴主治 1082
136 臟腑十二經穴起止歌 1112
135 十四經脈長短尺寸 1072
134 五臟六腑 1113
133 八法手訣歌 ≪聚英≫ 1065
132 八脈圖?治症穴 1217
131 推定六十甲子日時穴開圖例 1068
130 八法臨時干支歌 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