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端 論

한닥터 2011.12.30 조회 수 998 추천 수 0

 四 端 論

(1) 人稟臟理, 有四不同.

肺大而肝小者, 名曰太陽人.

肝大而肺小者, 名曰太陰人.

脾大而腎小者, 名曰少陽人.

腎大而脾小者, 名曰少陰人.

(2) 人趨心慾, 有四不同.

棄禮而放縱者, 名曰鄙人.

棄義而偸逸者, 名曰懦人.

棄智而?私者, 名曰薄人.

棄仁而極慾者, 名曰貪人.

(3) 五臟之心, 中央之太極也. 五臟之肺脾肝腎, 四維之四象也.

中央之太極 聖人之太極 高出於衆人之太極也

四維之四象 聖人之四象 旁通於衆人之四象也

(4) 太少陰陽之臟局短長 四不同中 有一大同 天理之變化也 聖人與衆人一同也

鄙薄貪懦之心地淸濁 四不同中 有萬不同 人欲之闊狹也 聖人與衆人萬殊也

(5) 太少陰陽之短長變化 一同之中 有四偏 聖人所以希天也

鄙薄貪懦之淸濁闊狹 萬殊之中 有一同 衆人所以希聖也

(6) 聖人之臟 四端也 衆人之臟 亦四端也

以聖人一四端之臟 處於衆人萬四端之中 聖人者 衆人之所樂也

聖人之心 無慾也 衆人之心 有慾也

以聖人一無慾之心 處於衆人萬有慾之中 聖人者 衆人之所憂也

(7) 然則 天下之臟理 亦皆聖人之臟理而才能 亦皆聖人之才能也

以肺脾肝腎聖人之才能而自言曰 我無才能云者 豈才能之罪哉 心之罪也

(8) 浩然之氣 出於肺脾肝腎也 浩然之理 出於心也

仁義禮智四臟之氣 擴而充之則 浩然之氣 出於此也

鄙薄貪懦一心之慾 明而辨之則 浩然之理 出於此也

(9) 聖人之心 無慾云者 非淸淨寂滅如老佛之無慾也

聖人之心 深憂天下之不治者 故非但無慾也 亦未暇及於一己之慾也

深憂天下之不治而未暇及於一己之慾者 必學不厭而敎不倦也

學不厭而敎不倦者 卽聖人之無慾也

毫有一己之慾則非堯舜之心也 暫無天下之憂則非孔孟之心也

(10) 太陽人 哀性遠散而怒情促急 哀性遠散則氣注肺而肺益盛

怒情促急則氣激肝而肝益削

太陽之臟局 所以成形於肺大肝小也

少陽人 怒性宏抱而哀情促急 怒性宏抱則氣注脾而脾益盛

哀情促急則氣激腎而腎益削

少陽之臟局 所以成形於脾大腎小也

太陰人 喜性廣張而樂情促急 喜性廣張則氣注肝而肝益盛

樂情促急則氣激肺而肺益削

太陰之臟局 所以成形於肝大肺小也

少陰人 樂性深確而喜情促急 樂性深確則氣注腎而腎益盛

喜情促急則氣激脾而脾益削

少陰之臟局 所以成形於腎大脾小也

(11)

肺氣直而伸 脾氣栗而包 肝氣寬而緩 腎氣溫而畜

 

(12)

肺以呼 肝以吸 肺肝者 呼吸?液之門戶也

脾以納 腎以出 腎脾者 出納水穀之府庫也

 

(13)

哀氣直升 怒氣橫升 喜氣放降 樂氣陷降

 

(14)

哀怒之氣 上升

喜樂之氣 下降

上升之氣 過多則下焦傷

下降之氣 過多則上焦傷

 

(15)

哀怒之氣 順動則發越而上騰

喜樂之氣 順動則緩安而下墜

哀怒之氣 陽也 順動則 順而上升

喜樂之氣 陰也 順動則 順而下降

 

(16)

哀怒之氣 逆動則暴發而?於上也

喜樂之氣 逆動則浪發而?於下也

上升之氣 逆動而?於上則肝腎傷

下降之氣 逆動而?於下則脾肺傷

 

(17)

頻起怒而頻伏怒則 腰脇頻迫而頻蕩也

腰脇者肝之所住着處也 腰脇迫蕩不定則 肝其不傷乎

乍發喜而乍收喜則 胸腋乍闊而乍狹也

胸腋者脾之所住着處也 胸腋闊狹不定則 脾其不傷乎

 

忽動哀而忽止哀則 脊曲忽屈而忽伸也

脊曲者腎之所住着處也 脊曲屈伸不定則 腎其不傷乎

 

屢得樂而屢失樂則 背暴揚而暴抑也

者肺之所住着處也 背抑揚不定則 肝其不傷乎

 

(18)

太陽人 有暴怒深哀 不可不戒

少陽人 有暴哀深怒 不可不戒

太陰人 有浪樂深喜 不可不戒

少陰人 有浪喜深樂 不可不戒

 

(19)

皐陶曰 都 在知人 在安民

禹曰 ? 咸若時 惟帝其難之 知人則哲 能官人 安民則惠 黎民懷之 能哲而惠

何憂乎驩兜 何遷乎有苗 何畏乎巧言令色孔任

 

(20)

三復大禹之訓而欽仰之曰

帝堯之喜怒哀樂 每每中節者 以其難於知人也

大禹之喜怒哀樂 每每中節者 以其不敢輕易於知人也

天下喜怒哀樂之暴動浪動者 都出於行身不誠而知人不明也

知人 帝堯之所難而大禹之所?也 則其誰沾沾自喜乎

盖亦益反其誠而必不可輕易取捨人也

 

(21)

雖好善之心 偏急而好善則 好善必不明也

雖惡惡之心 偏急而惡惡則 惡惡必不周也

天下事 宜與好人做也 不與好人做則 喜樂必煩也

天下事 不宜與不好人做也 與不好人做則 哀樂益煩也

 

(22)

哀樂相成 喜樂相資

哀性極則怒情動 怒性極則哀情動 樂性極則喜情動 喜性極則樂情動

太陽人 哀極不濟則 忿怒激外

少陽人 怒極不勝則 悲哀動中

少陰人 樂極不成則 喜好不定

太陰人 喜極不服則 侈樂無厭

如此而動者 無異於以刀割臟 一次大動 十年難復 此 死生壽夭之機關也 不可不知也

 

 

 

(23)

太少陰陽之臟局短長 陰陽之變化也

天稟之己定 固無可論 天稟己定之外 又有短長而不全其天稟者

則人事之修不修而命之傾也 不可不愼也

 

(24)

太陽人 怒以一人之怒而怒千萬人 其怒無術於千萬人則 必難堪千萬人也

少陰人 喜以一人之喜而喜千萬人 其喜無術於千萬人則 必難堪千萬人也

少陽人 哀以一人之哀而哀千萬人 其哀無術於千萬人則 必難堪千萬人也

太陰人 樂以一人之樂而樂千萬人 其樂無術於千萬人則 必難堪千萬人也

 

(25)

太陽少陽人 但恒戒哀怒之過度而 不可强做喜樂 虛動不及也

若强做喜樂而煩數之 則喜樂不出於眞情而哀怒益偏也

太陰少陰人 但恒戒喜樂之過度而 不可强做哀怒 虛動不及也

若强做哀怒而煩數之 則哀怒不出於眞情而喜樂益偏也

 

(26)

喜怒哀樂之未發 謂之中 發而皆中節 謂之和

喜怒哀樂未發而恒戒者 此非漸近於中者乎

喜怒哀樂已發而自反者 此非漸近於節者乎

 

0개의 댓글

번호 제목 조회 수
29 性命論 1321
四 端 論 998
27 擴 充 論 830
26 臟 腑 論 892
25 醫 源 論 897
24 少陰人 腎受熱 表熱病論 1018
23 少陰人 胃受寒 裏寒病論 1047
22 (少陰人) 泛論 876
21 張仲景 傷寒論中 少陰人病 經驗設方 二十三方 871
20 宋元明三代醫家著述中少陰人病經驗行用要藥十三方巴豆藥六方 2265
19 新定少陰人病應用要藥二十二方 1282
18 少陽人 脾受寒 表寒病論 949
17 少陽人 胃受熱 裏熱病論 972
16 (少陽人) 泛論 910
15 張仲景 傷寒論中 少陽人病 經驗設方 十方 843
14 元明二代醫家著述中 少陽人病 經驗行用要藥 九方 1056
13 新定 少陽人病 應用要藥 十七方 852
12 太陰人 胃脘受寒 表寒病論 1282
11 太陰人 肝受熱 裏熱病論 801
10 (太陰人) 泛論 973
9 張仲景 傷寒論中 太陰人病 經驗設方藥 四方 776
8 唐宋明三代醫家著述中 太陰人病 經驗行用要藥 九方 799
7 新定 太陰人病 應用要藥 二十四方 917
6 太陽人 外感 腰脊病論 881
5 太陽人 內觸 小腸病論 820
4 本草所載 太陽人病 經驗要藥 單方十種 及 李? ?信 經驗要藥 單方二種 956
3 新定 太陽人病 應用設方藥 二方 792
2 廣濟說 830
1 四象人 辨證論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