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陰人 胃受寒 裏寒病論

한닥터 2011.12.30 조회 수 1047 추천 수 0

少陰人 胃受寒 裡寒病論

 

太陰之證 腹滿而吐 食不下 自利益甚 時腹自痛

腹滿時痛 吐利不渴者 太陰 宜四逆湯 理中湯

腹滿不減 減不足言 宜大承氣湯

傷寒 自利不渴者 屬太陰 以其臟有寒故也 當溫之 宜用四逆湯

太陰證 腹痛自利不渴 宜理中湯 理中丸 四順理中湯丸 亦主之 (以上 張仲景)

論曰 右證 當用 理中湯 四順理中湯 四逆湯而 古方草? 藥力不具備

此證 當用 白何烏理中湯 白何烏附子理中湯

腹滿不減 減不足言者 有痼冷積滯也 當用 巴豆而 不當用 大承氣湯

病發於陰而反下之 因作?

傷寒 嘔而發熱者 若心下滿 不痛 此爲? 半夏瀉心湯主之 胃虛氣逆者 亦主之

下後下利 日數十行 穀不化 腹雷鳴 心下?硬 乾嘔心煩 此 乃結熱 乃胃中虛

客氣上逆故也 甘草瀉心湯主之

太陰證 下利淸穀 若發汗則 必脹滿 發汗後脹滿 宜用厚朴半夏湯

汗解後 胃不和 心下?硬 脇下有水氣 腹中雷鳴 下利者 生薑瀉心湯主之

傷寒 下利 心下?硬 服瀉心湯後 以他藥下之 利不止 與理中湯 利益甚

赤石脂禹餘粮湯主之 (以上 張仲景)

論曰 病發於陰而反下之云者 病發於胃弱 當用 藿香正氣散而 反用 大黃下之謂也

麻黃大黃 自是太陰人藥 非少陰人藥則 少陰人病 無論表裏 麻黃大黃汗下 元非可論

少陰人病 下利淸穀者 積滯自解也

太陰證 下利淸穀者 當用 藿香正氣散 香砂養胃湯 薑朮寬中湯 溫胃而降陰

少陰證 下利淸穀者 當用 官桂附子理中湯 健脾而降陰

藿香正氣散 香砂六君子湯 寬中湯 蘇合元 皆 張仲景瀉心湯之變劑也

此 所謂 靑於藍者 出於藍 噫 靑雖自靑 若非其藍 靑何得靑

 

傷寒陰毒之病 面靑 身痛如被杖 五日可治 七日不治 (張仲景)

三陰病深 必變爲陰毒

其證 四肢厥冷 吐利不渴 靜?而臥 甚則 咽痛鄭聲

加以頭痛 頭汗 眼睛內痛 不欲見光 面脣指甲靑黑 身如被杖

又 此證 面靑 四肢厥冷 多睡 (李?)

論曰 右證 當用 人蔘桂皮湯 人蔘附子理中湯

傷寒直中陰經 初來 無頭痛 無身熱 無渴 ?寒?臥 沈重欲眠 脣靑厥冷

脈微而欲絶 或伏 宜四逆湯 四逆者 四肢逆冷也 (張仲景)

論曰 嘗治 少陰人 直中陰經 乾?亂關格之病

時屬中伏節候 少陰人 一人 面部氣色 或靑或白 如彈丸圈 四五點成團

起居如常而 坐於房室中 倚壁 一身委靡無力而 但欲寐

問其這間原委則 曰 數日前 下利淸水一二行 仍爲便閉 至今爲兩夜 別無他故云

問所飮食則 曰 食麥飯云

急用 巴豆如意丹 一半時刻 其汗 自人中出而 達于面上 下利一二度 時當日暮

觀其下利則 淸水中 雜穢物而出

終夜 下利十餘行 翌日 平明至日暮 又十餘行下利而 淸穀麥粒 皆如黃豆大

其病 爲食滯故 連三日 絶不穀食 日所食 但進好熟冷日二碗

至第三日平明 病人面色則 無不顯明而 一身皆冷 頭頸墜下 去地二三寸 不能仰擧

病證更重 計出無耶

仔細點檢病人一身則 手足膀胱腰腹 皆如氷冷

臍下全腹 硬堅如石而

胸腹上中脘 熱氣熏騰 炙手可熱 最爲可觀

至第五日平朝 一發吐淸沫而 淸沫中 雜米穀一朶而出 自此 病勢大減 因進米飮

聯服數碗

其翌日 因爲粥食

此病 在窮村故 未暇溫胃和解之藥

其後 又 有少陰人 一人 日下利數次而 孕下淸水 全腹浮腫

初用 桂附藿陳理中湯 倍加人蔘 官桂 各 二錢 附子 二錢 或一錢 日四服

數日後則 日三服 至十餘日

遂下利淸穀 連三日 三四十行而 浮腫大減

又 少陰人 小兒 一人 下利淸水 面色靑 氣陷如睡

用 獨蔘湯 加生薑二錢 陳皮 砂仁 各一錢 日三四服

數日後 下利十餘行 大汗解

蓋 少陰人 ?亂關格病 得人中汗者 始免危也

食滯大下者 次免危也

自然能吐者 快免危也

禁進粥食 但進好熟冷 或米飮者 扶正抑邪之 良方也

宿滯之彌留者 得好熟冷乘熱溫進則 消火 無異於飮食

絶食二三四日 不必爲慮

 

少陰病 脈微細 但欲寐

傷寒 欲吐不吐 心煩 但欲寐 五六日 自利而渴者 屬少陰 小便色白 宜四逆湯

少陰病 身體痛 手足寒 骨節痛 脈沈者 附子湯主之

下利 腹脹滿 身體疼痛 先溫其裏 乃攻其表 溫裏 宜四逆湯 攻表 宜桂枝湯

(以上 張仲景)

論曰 右證 當用 官桂附子理中湯

少陰病 始得之 反發熱 脈沈者 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少陰病一二日 口中和 背惡寒 宜附子湯

少陰病二三日 用麻黃附子甘草湯 微發之 以二三日 無證故 微發汗也

無證 無吐利厥證也

下利 脈沈而遲 其人 面小赤 身有微汗 下利淸穀 必鬱冒汗出而解 病人 必微厥

所以然者 其面戴陽 下虛故也

少陰病 脈細沈數 病爲在裏 不可發汗

少陰病 但厥 無汗而 强發之 必動其血 或從口鼻 或從目出 是爲下厥上渴 難治

(以上 張仲景)

論曰 張仲景所論 太陰病 少陰病 俱是 少陰人 胃氣虛弱 泄瀉之證而

太陰病泄瀉 重證中 平證也

少陰病泄瀉 危證中 險證也

人 但見泄瀉 同是一證而 易於尋常做圖 少陰病泄瀉 尋常做圖則 不免死

皆 太陰病泄瀉 大腸之泄瀉也 太陰病泄瀉 溫氣逐冷氣之泄瀉也

少陰病泄瀉 胃中之泄瀉也 少陰病泄瀉 冷氣逼溫氣之泄瀉也

少陰病 欲自愈則 面小赤 身有微汗 必鬱冒汗出而解故

古人 有見於此 少陰病 但厥無汗者 亦以麻黃 强發汗 欲其自愈而 反動其血

從口鼻出故 於是乎 始爲戒懼

凡 少陰病 不敢輕用麻黃而 少陰病 始得之一二日二三日初證 以麻黃附子甘草湯

微發之也 然 麻黃 爲少陰病害藥則 雖二三日初證 必不可用麻黃發之也

少陰病 初證 因爲險證 繼而危證 此病 初證 早不辨證而 措置則 危境也

凡 腹痛自利 無口渴 口中和者 爲太陰病

腹痛自利而 有口渴 口中不和者 爲少陰病

少陰病 有身體痛 骨節痛 表證 此則 表裏俱病而 大腸寒氣 必勝胃中溫氣而 上升也

太陰病 無身體痛 骨節痛 表證 此則 裡病 表不病而 胃中溫氣 猶勝大腸寒氣而 下降也

 

少陰病 自利純靑水 心下痛 口燥乾者 宜大承氣湯 (張仲景)

少陰病 口燥咽乾而渴 宜急下之 非若陽明 宜下而可緩也 (朱肱)

少陰證 口中辨 口中和者 當溫 口中乾燥者 當下

少陰證 下利辨 色不靑者 當溫 色靑者 當下 (李? 東垣書)

舌乾口燥 或下利靑水 ?語 便閉 宜小承氣湯

脣靑 四肢厥冷 指甲靑黑 宜薑附湯 (李?)

論曰 下利靑水者 欲下之則 當用 巴豆

欲溫之則 當用 官桂附子理中湯

下利靑水 仍爲便閉者 先用 巴豆 後用 薑朮寬中湯

嘗見 少陰人 十歲兒 思慮耗氣 每有憂愁 一二日則 必腹痛泄瀉

一二日 用白何烏理中湯 二三四貼 或 甚則 附子理中湯 一二貼則 泄瀉必愈矣

忽一日 此兒 心有憂愁 氣度不平 數日故

預治次 用白何烏理中湯 二貼則 泄瀉因作 下利靑水 連用六貼 靑水不止

急用 附子理中湯 六貼 靑水變爲黃水 又二貼 黑水泄瀉 亦愈 又二三貼 調理

以此觀之則 下利靑水者 病人 有?亂關格而後 成此病也

此證 當用 巴豆 破積滯痼冷 自是無疑

此兒 十歲冬十二月 有下利靑水病 十一歲春二月 又得亡陽病

 

躁無暫定而厥者 爲藏厥 (朱肱)

藏厥者 發躁無休息時 發熱七八日 脈微 膚冷而 躁

或吐 或瀉 無時暫安者 乃厥陰眞藏氣絶 故曰 藏厥

仲景 無治法而 四逆湯 冷飮救之

又 少陰病 厥而吐利發躁者 亦不治而 三味蔘萸湯救之 (李?)

論曰 少陰人 喜好不定而 計窮力屈則 心煩躁也

少陰病 傷寒 欲吐不吐 心煩 但欲寐者 此 非計窮力屈者之病乎

蓋 喜好者 所慾也

何故 至於計窮力屈而 得此少陰病乎 何不早用君子寬平心乎

然 初證傷寒 欲吐不吐 心煩 但欲寐者 早用藥則 猶可免死也

其病 至於躁無暫定而厥則 勢在極危也 其不可憐乎

此證 當用 蔘萸湯 四逆湯 官桂附子理中湯 吳茱萸附子理中湯

病人 身冷 脈沈細而疾 煩躁而 不飮水者 陰盛隔陽也 若 飮水者 非此證也

厥陰病 渴欲飮水者 小小與之 愈 (朱肱)

煩 謂心中鬱煩也 躁 謂氣外熱躁也

但煩不躁 及 先煩後躁者 皆可治

但躁不煩 及 先躁後煩者 皆不可治

先躁後煩 謂??然 更作躁悶 此 陰盛隔陽也 雖大躁 欲於泥水中臥 但水不得入口 是也

此 氣欲絶而爭 譬如燈將滅而暴明 (成無己)

傷寒 陰盛隔陽 其證 身冷反躁 欲投井中 脣靑面黑 渴欲飮水復吐 大便自利黑水

六脈沈細而疾 或無脈 陰盛隔陽 大虛證也 宜霹靂散

又曰 厥逆煩躁者 不治 (李?)

論曰 此證 當用 官桂附子理中湯 吳茱萸附子理中湯 或用 霹靂散

藏厥與陰盛隔陽 病情 大同小異 俱在極危 如存一髮 措手難及

若論此病之可治 上策 莫如此證未成之前 早用 官桂附子理中湯 吳茱萸附子理中湯

 

凡 少陰人病 泄瀉初證者 當觀於心煩與不煩也

心煩則 口渴而 口中不和也

心不煩則 口不渴而 口中和也

觀少陰人病 危證者 當觀於躁之有定無定也

欲觀 躁之有定無定則 必占 心之範圍 有定無定也

心之範圍 綽綽者 心之有定而 躁之有定也

心之範圍 耿耿者 心之無定而 躁之無定也

心 雖耿耿忽忽 猶有一半時刻 綽綽卓卓則 其病 可治 可治者 用薑附而 可效也

凡 少陰人 泄瀉 日三度 重於一二度也 四五度 重於二三度也而 日四度泄瀉則 太重也

泄瀉一日 輕於二日也 二日 輕於三日也而 連三日 泄瀉則 太重也

少陰人 平人 一月間 或泄瀉二三次則 不可謂輕病人也

一日間 乾便三四度則 不可謂輕病人也

下利靑穀者 雖日數十行 口中必不燥乾而 冷氣外解也

下利靑水者 腹中 必有靑水也

若 下利黃水則 非靑水而 又必雜穢物也

 

傷寒七八日 身黃如梔子色 小便不利 腹微滿 屬太陰 宜茵蔯蒿湯

傷寒 但頭汗出 餘無汗 劑頸而還 小便不利 身必發黃 (張仲景)

天行疫? 亦必發黃 謂之溫黃 殺人最急 宜?疸丸 (李?)

論曰 右證 當用 茵蔯橘皮湯 茵蔯附子湯 茵蔯四逆湯 ?疸丸 或用 巴豆丹

但結胸 無大熱者 此爲水結 但頭汗出 名曰 水結胸 小半夏湯主之 (醫學綱目)

寒實結胸 無熱證者 宜三物白散 (?信)

論曰 右證 當用 桂枝半夏生薑湯 赤白何烏寬中湯 三物白散 或用 巴豆丹

少陽人病 心下結硬者 名曰 結胸病 其病 可治也

少陰人病 心下結硬者 名曰 藏結病 其病 不治也

醫學綱目 醫鑑所論 水結胸 寒實結胸證藥 俱是少陰人 太陰病而 與張仲景

茵蔯蒿湯證 相類則

此病 必非眞結硬於心下而 卽 ?滿於心下者也

張仲景瀉心湯證 傷寒下利 心下?硬 汗解後 心下?硬云者 亦 皆?滿於心下

或 臍上近處結硬也而 非眞結硬於心下者也

若 少陰人病而 心下右邊 結硬則 不治

張仲景曰 病有結胸 有藏結 其狀如何 曰 按之痛 寸脈浮 關脈沈 名曰 結胸

何謂藏結 曰 如結胸狀 飮食如故 時時下利 寸脈浮 關脈細小沈緊 名曰 藏結

舌上白胎滑者 難治

病人胸中 素有? 連在臍傍 引入小腹 入陰筋者 此名 藏結 死 (張仲景)

藏結 狀如結胸 飮食如故 時時下利 舌上白胎 (朱肱)

飮食如常 時時下利 更加舌上白胎 時連臍腹痛引陰筋 此疾 元來死 不醫 ()

論曰 嘗見少陰人 一人 心下右邊結硬 百藥無效

與巴豆如意丹 反劇 搖頭動風 有頃而止 數月後 死

其後 又有少陰人一人 有此證者

用巴豆丹 面上身上有汗而 獨上脣人中穴左右邊 無汗 此人 一週年後 亦死

凡 少陰人 心下結硬 有此證者 目睹四五人 或半年 或一年 針灸醫藥 無不周至而

個個 無回生之望 此 卽 藏結病而 少陰人病也

 

黃疸之病 當以十八日 爲期 十日理想 宜差 反劇 爲難治

發於陰部 其人 必嘔 發於陽部 其人 振寒而發熱

諸疸 小便黃赤色者 爲濕熱 當作濕熱治

小便色白 不可除熱者 無熱也 若有虛寒證 當作虛勞治

腹脹滿 面萎黃 躁不得睡

黃家 日?時 當發熱 反惡寒 此爲女勞得之 膀胱急 小腹滿 一身盡痛 額上黑 足下熱 因作黑疸

腹脹如水狀 大便黑 或時? 此 女勞之病 非水也 腹滿者 難治 (以上 張仲景)

陰黃 煩躁 喘嘔不渴 宜用 茵蔯橘皮湯

一人 傷寒發黃 脈微弱 身冷 次第用藥 至茵蔯四逆湯 大效

一人 傷寒發黃 脈沈細遲無力 次第用藥 至茵蔯附子湯 大效 (朱肱)

濕家之黃 色暗不明 一身不痛 熱家之黃 如橘子 一身盡痛 (醫學綱目)

凡病 當汗而不汗 當利小便而不利 亦生黃 (王好古)

黃疸 因食積者 下其食積 其餘 但利小便 小便利白 其黃自退 (朱震亨)

黃疸十日以上 入腹 喘滿煩渴 面黑者 死 (李?)

黃家 寸口脈 近掌無脈 口鼻冷 黑色 竝不可治 (王叔和 脈經)

論曰 陰黃 卽 少陰人病也 當用 茵蔯橘皮湯 茵蔯四逆湯

女勞之黃 熱家之黃 利小便之黃 想或非少陰人病而

余所經驗 未嘗一遇黃疸而治之故 未得仔細裏許

然 ?滿黃疸浮腫 同出一證而 有輕重

若 欲利小便則 乾薑良薑陳皮靑皮香附子益智仁 能利少陰人小便

荊芥防風羌活獨活茯?澤瀉 能利少陽人小便

 

0개의 댓글

번호 제목 조회 수
29 性命論 1322
28 四 端 論 998
27 擴 充 論 830
26 臟 腑 論 892
25 醫 源 論 900
24 少陰人 腎受熱 表熱病論 1018
少陰人 胃受寒 裏寒病論 1047
22 (少陰人) 泛論 876
21 張仲景 傷寒論中 少陰人病 經驗設方 二十三方 871
20 宋元明三代醫家著述中少陰人病經驗行用要藥十三方巴豆藥六方 2265
19 新定少陰人病應用要藥二十二方 1282
18 少陽人 脾受寒 表寒病論 949
17 少陽人 胃受熱 裏熱病論 972
16 (少陽人) 泛論 910
15 張仲景 傷寒論中 少陽人病 經驗設方 十方 845
14 元明二代醫家著述中 少陽人病 經驗行用要藥 九方 1058
13 新定 少陽人病 應用要藥 十七方 852
12 太陰人 胃脘受寒 表寒病論 1282
11 太陰人 肝受熱 裏熱病論 801
10 (太陰人) 泛論 973
9 張仲景 傷寒論中 太陰人病 經驗設方藥 四方 776
8 唐宋明三代醫家著述中 太陰人病 經驗行用要藥 九方 799
7 新定 太陰人病 應用要藥 二十四方 917
6 太陽人 外感 腰脊病論 881
5 太陽人 內觸 小腸病論 822
4 本草所載 太陽人病 經驗要藥 單方十種 及 李? ?信 經驗要藥 單方二種 956
3 新定 太陽人病 應用設方藥 二方 794
2 廣濟說 832
1 四象人 辨證論 1420